第4章 粗鲁的工厂

推荐阅读: 牧神记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仙骨风流仙骨九世天雷淬仙骨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星际种田:指挥官的黑化美人不好哄重生学霸:校草,放肆宠暗月纪元射雕之我是宋兵乙

    高速公路上没有什么车,天空中蒙着雾气,大地上没有阳光,高速转动的橡胶轮胎沙沙作响。
    “今天的天空很无聊。”云儿说。
    “好在大地还行吧。”方自归道。
    云儿看向窗外,一路上绿油油起伏的丘陵,看起来毛绒绒的富饶的农田,耸立在路边的巨大广告牌,在灰蒙蒙的雾气中消失的地平线,初春的这片大地确实还行,雾蒙蒙中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缪阿姨打电话来说,梦梦和帅帅这两天状态奇好,所以存在冰箱里的母乳和狗粮都快没了,和温姐聚会后,方自归和云儿也没时间在外面玩了,第二天一大早就驱车往淄中赶。说起狗粮,方自归想起应辉九十年代在德国留学时,因为认知障碍吃了一个星期狗粮,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云儿听,把云儿逗得哈哈大笑。
    “我意识到,像娟娟这样的九零后比我们那一代更自信,他们不会那么迷信国外的东西。”方自归说,“就是啊,时代不同了,九零后就从来没吃过狗粮。”
    “哈哈哈,相差二十年呢。”云儿道,“这二十年又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大的二十年。”
    “当年和应辉一起挤绿皮火车回老家过年,挤得我们俩差不多进入了弥留之际,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哈哈,你晚上见到应辉的时候,你们俩可以好好追忆追忆。”
    按照应辉和夫人的约定,这一年轮到应辉在四川过年,应辉知道方自归也回老家过年了,就约方自归单独见面吃个饭,说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要跟方自归谈。过年的风气就是要人多热闹,应辉要单独聊,方自归觉得有些奇怪,但是在电话里也没有多问。
    下午到家给帅帅喂够了在成都买的狗粮,再问候过父母并且关心过圆圆和梦梦,方自归就到一家川菜馆和应辉见面。两个朋友见面后稍事寒暄,方自归就问:“应辉,你说有一件要紧的事跟我谈,什么事啊?”
    应辉说:“是这样,建工厂和管理工厂,我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向你请教一下。”
    “你们要建工厂了?”
    “对。已经决定了,就在今年,时间挺紧的。”
    “原来是这么个事儿啊。我还以为你找我借钱呢,搞得这么神秘,大过年的还要单独聊。”
    “工厂的事情,我想技术性还是挺强的,人多嘴杂不利于交流,还是我们单独聊比较好。”
    然后应辉就介绍了一下背景。这几年,应辉的进口水果茶生意蒸蒸日上,应辉的德国合作伙伴就决定在中国建厂了。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从未在德国以外设过厂,决定在中国建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大型客户基本上都要看过你的工厂,才愿意跟你谈合作,大单子不是你仅仅开一家贸易公司就能搞定的;另一方面,在中国建厂有利于控制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也是德国人这几年与应辉合作得比较愉快,于是德国人主动提出来,德国人出技术出设备,应辉出钱出力,双方合作在杭州郊区建一个合资工厂,并且出于对应辉的信任,德国人居然同意只占49%的股份。
    “卖水果茶这个职业,既不伤头发也不伤肾,只偶尔陪客户喝喝酒伤伤肝,我觉得比我的同学好多了,我还是打算好好做,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建厂势在必行。”
    “在中国建厂是大势所趋,各行各业都是如此,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应辉,你得有一个思想准备,不要以为管理工厂是件轻松的事情。做销售,伤肝,做工厂呢,伤心。”
    “啊?是吗?”
    “如果你亲自管理一个工厂,你就会知道工厂里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如果你想把工厂管理得很好,其实是很操心的,要做的功课很多。要么,你找个得力的职业经理人帮你管。”
    “现在这个阶段,我还不放心让别人来帮我管。我虽然没经验,但是我可以学嘛。”
    “好,只要你有伤心的准备,当然可以学,以你这样的慧根,只要态度端正可能学得还不错。这样啊,我先给你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管理工厂的五要素是‘人机料法环’……”
    一顿饭吃完,方自归的分享还没做完,于是在应辉的倡议下,两个人再去泡茶馆。去茶馆的路上经过县政府大楼前的广场,方自归看见广场上人头攒动,灯光闪烁,节日气氛非常浓厚,起码有上千人分成不同的部落,在广场上跳几种不同舞姿的广场舞,方自归就驻足观看了一会儿。
    又是五六年没有回老家,方自归感觉县城又有一些新气象。县政府从弯曲狭窄的城南老街,搬到了位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的全是宽阔柏油路的开发区,县政府的新办公楼前,建起了一个广场,每天晚饭后都有很多人来这里跳广场舞,铺着花岗岩地坪的广场上,每晚都是夜夜笙歌的样子,而富有年代感的城南老街,也修旧如旧地进行了一番更新,一家家门面都挂上了规格统一的红灯笼。
    方自归觉得,这小县城倒是比上海、苏州这样的大城市更有年味。方自归正欣赏大妈们的广场舞,凌进一个电话打来了。
    “在哪里?”
    “我在县政府广场上思考人生呢。”
    “啊?已经回来了啊。那你别思考了,来我家,小虎老虎都在,麻将桌正好三缺一。”
    “今天不行,我高中同学应辉请我给他做关于工厂管理和工厂规划的战略咨询,一顿饭下来只咨询了一半,等一下还要去茶馆继续咨询。”
    “哦,你这个同学要建厂吗?”
    “对。”
    “那你问问看,我可以帮他建啊。”
    “行啊,我给你们牵个线。那就先这样,后面我们再约,反正我走之前兄弟伙再聚一次。”
    方自归和应辉到了茶馆,继续聊关于工厂的事情,方自归说得口干舌燥,终于说得差不多了,“等你的工厂设计方案有了雏形,我可以到现场看看,帮你出出主意。”
    应辉笑道:“一言为定哈。”
    接下来的话题方自归就比较轻松了,应辉说:“我提出来占51%股份,德国人都同意了,但是德国人提出来一个条件,让我把我现在的公司关掉,重新建立一个新公司来跟他们合作建厂,我不太想这么弄,他们却死活不同意。”
    方自归问:“这是什么思路?”
    “就是新公司建立以后,所有的税务,该交的全部按照规定交。”
    “哦……老账一笔勾销,新的按照规范来。”
    “最后这一条我同意了。如果停留在表层,我们中国人会想,这他妈怎么赚钱啊?我们喝了酒以后,聊到后来,他说,这并不是说我们德国人多守规矩,或者说我们就这么笨,我们钱多,不是这样的。其实现在中国所经历的,在我们德国一战和二战期间,我们做得比你们还过分。特别是我们一战战败,后来要发展经济,我们加班熬夜啊,996啊,假冒伪劣啊,偷税漏税、行贿受贿啊,我们一样都做的,我们搞得很厉害的。”
    方自归笑了起来,“所以,今天非常精密的德国制造,当年也是非常粗鲁的。”
    应辉点点头,“对啊,非常粗鲁。我合伙人说,我爷爷那一辈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当后来德国经济恢复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国家机器就认为这样不行,这样搞经济不行,从made in Germany是一个耻辱的品牌,到made in Germany是一个令人自豪的品牌,中间所经历的,就是你们中国现在所经历的。”
    “哦,原来made in Germany也曾经耻辱过。我第一次知道。”
    “我合伙人说,你是不知道,德国联邦法院现在都还时不时在审讯八九十岁的老人,有的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都还是被抓出来审讯,就是因为他们当年所犯下的经济罪行,比如说,偷税漏税,做得特别过火的,我们到现在都还在纠正。他说,你们国家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你如果要赌国运的话,如果中国还是像前些年那样,大家都偷税漏税,伪劣产品满天飞,那中国将永远是二流国家,那么,应,将来你退休了,可能还是会回到德国来,中国永远超不过德国。但是,看你们中国这个发展趋势,你们是在往现代化国家这个方向走,而往这个方向走,一定要规范,现在这种信息技术、大数据都发展得很快,我相信将来你们要偷税漏税会很难。”
    “你这个德国合伙人,倒是跟很多美国人不一样,他倒是看好中国的趋势。”
    “对。他说,改补的税得补上,至少至少,从现在开始,你们把前面的事情全部切割掉,现在按照实际的交税,我才放心跟你长期合作下去。”
    “要按许多国人的想法,凭实力漏得税,凭啥要补上?”
    “哈哈,对,思维还是不一样。”
    “根据历史经验,德国人知道偷税漏税的风险迟早会过载,他们就要提前消灭风险。”
    “德国和德国人,他们有些行为我们不一定马上能理解,但他们是经历了一些很残酷的事情,甚至是有血有泪的经验,才形成了现在的制度和体系。”
    “所以他们会尊重那个制度和体系。”
    “对。德国的一些现象跟中国不一样,它都有它背后的逻辑。比如说,晚上,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但是有红绿灯,红灯的时候,就是不能过,我们从表面现象就说德国人死板,后来我专门就这个问题问一个德国人,为什么,明明看见到处都没有车,为什么不过?他说,我得给我的下一代做表率。我做为成年人,我是有判断力,我现在过去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不能保证旁边有个小孩子看到。如果小孩子看到以后,他没有我的判断力,他自己就有风险了。是这样一个背后的逻辑。”
    夜越来越深,茶馆前面的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孤独的红绿灯依然亮着。黑暗笼罩着天空,没有月亮和星星,也找不见一丝云絮。夹在楼房之间的道路被路灯染成了金黄色,几辆自行车在人行道上静静地立着,沉默的街头让人感到阵阵寒意,然而应辉与方自归仍然聊得热火朝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