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进

推荐阅读: 牧神记领主之兵伐天下无上丹尊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三界血歌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次日曙光夜天子我与她合租的日子秦朗林馨儿

    十二月中旬。
    徐荣击破了赵俨的营垒,大败齐军。
    斩首两千余级。
    出现变故的主要原因是睢阳城内军官被策反,放火点了储存在城中的大量军粮。
    睢阳城内的军粮被烧,赵俨所部军中的存粮只有三日,根本等不到昌邑的粮秣送来,故而留下部分兵力据营断后,主力退回睢阳。
    睢阳的情况,徐荣是第二天才得到消息。
    等到攻破齐军大营时,赵俨所部都跑出好远了。
    至此,徐荣也决定不再追击,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
    拿下谯县后,齐国的汝颖防线已经被撕开了个大口子,且与淮州连成一片。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扫清谯县以南、以东地区的齐军据点。
    同时,齐国的陈县也陷入尴尬境地,成为了弱势方突出部。
    因此,岁旦没过,不等周军杀到,齐军便主动放弃了陈县,退往梁国新城,保卫睢阳城的卫星城。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原军区所辖各部根本没闲住,甚至连大年三十,都在领兵征伐。
    赵俨主力部队败退,齐国所属的陈国、沛国、下邳国大量的县邑,成为了弃子。
    各部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降俘了三郡多数县邑。
    甚至,吴懿所部一度逼到彭城,与再度进至下邳的张辽部,遥相呼应。
    这也成为了中原军区诸将的一场盛宴。
    毕竟,攻城略地是实打实的功绩。
    岁旦一过,长安的氛围愈加紧张起来。
    很多官员虽然不知道三年疲齐的计划,但是从中枢府下达公文,多多少少也能猜出来明武十七年,必然是要进行一场大战。
    因为今年对地方上征调的各类物资大幅度增加,快要达到去年的三倍了。
    要知道去年国朝可是一直在长期围困平原,年底又在谯县大打一场。这一整年征调的物资尚且不在少数,更不用说现在将近三倍的征调了。
    这种大战来临前的压力,几乎让每个人都感觉呼吸不畅。
    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激动。
    开年朝会过后,诸府各部便忙碌起来。
    中枢府需要详细的统计各州郡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储粮及丁壮的数目。同时,还需要在洛阳、邺城以及平舆三地筹建三处大型粮仓,以便囤粮供应大军所需。
    大将军府则是统计各地守备军、民兵社兵员,并征调部分兵员进驻蓝田大营进行集训,作为主战部队的补充。至于其余兵员,更多的是担任保护粮道、押送物资、守卫占领区的任务。
    当然,前线若是伤亡过大,集训兵员补充不足的话,该上还是得上。
    兵部也在加紧统计各地军械、甲刃的数目及生产状况。
    御史府也迅速安排巡查御史,赶在这个时候,肯定要加强监管。
    毕竟,数目如此巨大的物资经手,很难保证会不会有人眼睛一红,来把大的。
    时间来到三月份,各类物资也准备了三个月。
    洛阳、邺城、平舆三地的粮仓已经建起,并接收了第一批物资。
    此时,各地征调的民夫开始遣返家乡。
    春耕要开始了。
    国朝只能将物资征调的速度放缓,静静的等待春耕结束。
    但四月份的时候,天气有些不正常。
    依往年,四月份才刚刚开春,气温当处在二十多度左右,春风习人。
    可现在穿着单衣,都感觉有些燥热。
    进入五月份后,中枢府仍未曾重新征召民夫,抓紧时间往粮仓运送物资。
    因为天气不仅越来越热,整个四月更是只下了三场小雨。
    俨然是一副要旱的节奏。
    这个时候,不仅不能再大行征召,还得号召百姓挖井作渠。
    五月中旬,各州郡的具体情况汇报了上来。
    不仅仅是关中地区,幽州、冀州、平州、并州都出现了干旱的征兆。南阳那边倒是稍好一些,十天前还下了场大雨。
    五月下旬,南阳地区再次汇报的情况,也越来越不乐观。
    天气越来越酷热,雨水也一连十几天没下了。
    六月初。
    国朝停止了各项军事物资运输,并减少前线的军事活动。
    六月中,大旱已经是必然的状况了。
    一连几日,高诚都在就是否依先前规划出兵齐国的问题和公卿商议。
    因为根据调查司的内探来报,齐国的情况比国朝还要不乐观。
    国朝再不济还有益州、淮州这两个产粮区没有出现干旱的征召,甚至整个淮河以南地区,至今都是雨水充沛。
    实在不行,咱还可以向荆州、吴国买粮。
    而齐国的豫兖青徐四州就不一样了,从五月到现在跟冀州一样一滴雨没下。
    严重的旱灾,将会让国朝征伐齐国更加容易。
    但同样,出兵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关中、南阳、冀州、并州、幽州都可能出现大旱的情况,国朝扛着旱灾攻打齐国,军心、民心都要经受巨大的考验。
    毕竟,家乡在闹旱灾,士兵怎么安心作战?
    征召的民夫又会不会大量逃亡?
    可若是不打,等熬过旱灾,起码也得三年后,才能再提征讨齐国的事。
    一拖就是三年,对所有人的心气,都会产生打击。
    甚至有些人可能会产生一些另类的想法,比如苍天不愿意看到周朝统一北方,又或者是其他的谶语言论。
    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
    六月底,高诚最终下定决心。
    打!
    战争机器已经转动起来了,润滑油都抹好了,你让我停下来?
    实在不行,就一边准备战事,一边赈济旱灾严重的地区。
    七月初,国朝再度征集民夫,同时拿出了历年所攒下来的粮食,以此作为征召民夫的酬劳。同时,派遣使者分别前往楚国、吴国,商议买粮事宜。
    七月中旬。
    高诚遣天使持旨下入各军,宣告诸将士。
    今年的爵禄、月支都换做粮食发放,斩级亦可兑换粮食。
    安抚军心。
    同时间,于蓝田大营集训的士兵编成暂二十二军、暂二十三军、暂二十四军、暂二十五军、暂二十六军、暂二十七军,派往中原军区。
    大将军府亦是统辖兵部,征召编组十五个民兵军,分别派往北幕军区及中原军区。
    八月初。
    六个新编军、七个民兵军抵达谯县前线。
    八个民兵军也在随后几日,陆续抵达邺城。
    姜叙、徐荣也分别就各军,重新做了战略部署。
    八月十日。
    高诚最后一次召集公卿,进行密谈。
    最终,以八月二十五日,作为各军发兵时间。
    当天,三路使节快马加鞭赶往前线。
    十三日,周瑜收到了使节带来的密诏。
    十五日,已经将指挥中心挪到邺城的姜叙,也收到了长安的密诏。
    十六日,徐荣接到密诏。
    十八日时,各军都已经做好战斗准备,分配好进攻任务,只等待主将下达进攻的指令。
    后续几日,各军都陷入了焦急的等待。
    眼看着齐国各地已经开始抢收那点可怜的粮食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军令还不下达。
    都说就粮于敌,再等下去,那点欠收的粮食,也都要被齐国纳入怀中了。
    二十四日。
    高诚于朝会,正式下达御驾亲征、灭亡齐国、统一北方的诏书。
    同时,以大将军严颜、车骑将军徐荣为左右副帅。
    留太子监国,以中枢府令杨彪、御史大夫杨懿、侍中府令张松、尚书令钟繇佐政。
    而后,典阅禁军,誓师出征。
    于城外汇合京畿军区主力,相继东去。
    二十五日,周国各路大军,分别进军。
    洛阳方面,周瑜率第八军出营,进抵虎牢关下。
    邺城方面,姜叙命十五军皇甫坚寿、十六军韩遂,合同第三军赵衢所部,自武德县渡河,进攻敖仓,截断虎牢关守将于禁后路。
    又以副将张济率第七军、十九军公孙模、二十军郭昕,自平原渡河,攻高唐。
    以辽王公孙恭,率平州守备军公孙衍、二十一军韩起、高句丽及扶余仆从军三万余人,自阳信浮海攻青州。
    姜叙则亲率第一军马玩、骑二军公孙续、第六军徐晃、十二军贾逵、十三军张猛、十九军沮授,自黎阳渡河,攻白马津。
    北幕军区参军鲁肃,督七支民兵军,携大量辎重为后援。
    谯县方面,徐荣以韩武率十一军、十四军张辽、吴三军孙辅、吴四军陆逊、吴六军朱桓、暂二十二军,攻徐州。
    自己亲率第五军、第二军魏杰、第十军吴懿、暂二十三军、暂二十四军、暂二十五军、暂二十六军、暂二十七军,攻睢阳。
    中原军区副将和洽则率八支民兵军为后援。
    自此,各个作战序列悉数而动,四十余万精兵悍将,巍然东向。
    讨伐檄文也在信骑的快马加鞭下,飞速往中原而去。
    他们要将国朝倾全国之兵,引百万之众,东征伪齐的消息,迅速散播出去。
    要让中原士民们知道,携带大势滚滚而来的车轮已经来到,要么抓紧时间上车,要么被碾为齑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