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推荐阅读: 牧神记仙骨风流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李毅黄小蓉仙路狂歌仙骨作为资本,在娱乐圈当渣男有错?星际种田:指挥官的黑化美人不好哄九世天雷淬仙骨

    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偏差。
    出使赵国很是顺利!
    袁尚和沮授、审配其实也一直在等待周国来使,因为沮授、审配看的很清楚。
    大周是不会在五年内坐视赵国被齐国吞并的!
    只是,没想到周国的使臣来的这么快。
    不坐等赵国上门,反而主动前来。
    秘密的商讨之下,各图所需的两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赵国答应割纳河内六县,接受大周关于经济方面的要求。但在军事方面,仅同意周军可以借道常山打击刘备。
    反正常山国已经管不住了,那些反贼越剿越多。且周军即便借道常山,对邺城的威胁也不大。
    至于政治方面。
    说真的,沮授和审配都没有料到周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要求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
    说它高吧,赵国逼迫汉天子退位并移交长安,这对于袁氏的威望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说它不高吧,其实汉天子呆在邺城,对袁尚的压力非常大。
    先主尚在时,汉天子只不过任人摆布。然先主方去,新主尚轻,更兼又败于齐国。
    这阵子,汉天子及其忠士,没少上蹿下跳,企图掀翻袁氏统治,重建大汉基业。
    袁尚与沮授、审配商议了几日后,最终决定废汉天子,移送长安。
    自此,对于周国的要求,赵国可以说是都答应了。
    换来的则是周国三百万石粮食、三千匹战马,以及三千万通宝钱的无息借贷。
    钱粮、战马。
    赵国眼下最需要的物资,有钱有粮,就能稳定军队,巩固地方,安抚民心。有战马,就能重新组建骑兵,以便对抗齐军。
    三千万钱虽然不多,可委实解了赵国的燃眉之急。
    当然,这些物资并没有办法一次性全部输运到赵国。按照协议,分三批次运送。
    第一批次的一百万石粮食以及一千万通宝钱,随时都能出发,就看赵国啥时候准备陪周过演一场河内大战了。
    第二批次的一百万石粮食、一千万通宝钱、一千匹战马,需要等到秋收过后。
    第三批次的一百万石粮食及两千匹战马,则于年底输运。
    周赵密议很快就传回了长安。
    高诚也没想到赵国如此痛快,汉天子说放弃就放弃。至于其他,都是小意思。
    只要废掉汉天子,自己在全天下的威望将再度拔高。而汉室旧忠,也将失去一大信仰。
    很快,在密议上印上皇帝玺后,传送赵国留存。
    一来一回,都不等南方外交出结果,河内一带就已经热闹起来。
    得到参军府军令后,赵衢心怀疑惑的带着第三军本部兵马出兵了。
    一路上,连个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怀县、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皆是望风而降,大军直取朝歌。
    同时,得知周国出兵的赵国,慌忙之间调集万余兵马屯于朝歌。
    一番大战,赵军惨败,朝歌失守。
    面对周国赫赫军威,赵国不得已遣使求和。
    一番论讨之下,周国要求赵国割让河内诸县邑,要求废除汉天子,移交周国。
    赵国举廷上下,沸沸汤汤。
    最终,实力不济的赵王袁尚,只能委屈求全。
    原本在邺城抱着重建汉室基业这一春秋大梦的汉室忠臣,如坠深渊。
    袁尚速度很快,没两日就逼迫汉天子去尊号,并遣兵护送汉天子及其旧臣赶往朝歌。顺带着,还将朝廷之上那些不听话的人,打包给了周国。
    一套流程下来,袁尚废汉天子的消息还没传开,汉天子已至赵衢军营。
    赵衢在接手汉天子及其旧臣的护卫工作后,二话不说就退兵回到河内郡治怀县。同时,遣使通报长安。
    长安方面,高诚降旨封刘辩为归心候。
    虽然大汉早已禅让于周,当年做的样子也勉强过得去。但刘协说到底,也是大汉的最后一位皇帝,该留的面子还是得留。
    赵国方面的问题得到稍微解决,高诚也将目光转移到混乱的南方。
    本以为南方诸侯应该是更容易搞定的,结果确实意外频频。
    吴国愿意协助楚国进攻刘磐与吴景,但楚国上下不愿意。至于想法,应该是就是担心吴国得寸进尺,抢占荆南诸郡。
    楚国上下表示刘磐、吴景已经不成气候,自己能够搞定。至于南中的雍慎,到时候再说。
    更南面的士燮却表示愿意阻止雍慎向东向南扩张实力,但不愿意出兵进入荆南。
    总之,三家完全谈不到一块去,各有各的想法。
    高诚也没办法,这三个阳奉阴违的小弟,也没明确拒绝自己的意思,只是光选对自己有利的,对自己不利的就是拖着。
    唉~
    都不是省油的灯!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十月中旬。
    汉天子刘辩被迫退位,移居长安。
    不仅仅在北方掀起风浪,在南方同样引起连锁反应。
    在这场风波中,反应最激烈的便是幽州的刘备。
    自诩汉室宗亲的刘备,这边对着赵国破口大骂,那边转头便自称汉王,继承刘汉正统。
    同时,举兵备战。
    而南方刘磐,在得知此消息后,在与吴景商讨了一番后,闹了个不欢而散。
    吴景不愿意陪着刘磐继续跟楚国死磕了,吴国那边已经派人联系自己了。
    以前大家只是政见不同,又没有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现在,这么长时间过去,回到吴国的怀抱,保证自己后生无忧不成问题。
    但刘磐不愿意归顺吴国,因为刘协被赵国移送长安。
    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迫使汉天子退位的就是周国。刘备小儿不敢跟周国叫板,自己可不虚,反正大势已去,吾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最终,在面对楚军压境的情况下,二人分道扬镳。
    吴景率部东去,返回豫章郡,打算跟吴国及周国使臣好好谈谈条件。
    自己虽然不可能再出仕领军,但得给儿子铺条路啊。
    奋儿这一年半载内的表现,可谓是十分出色。洞庭之败,也非将帅之过。
    少了吴景这支盟军,刘磐也不敢托大,匆忙率军自汉寿退回临湘。
    黄射虽然取得了洞庭大捷,但吴奋并没有被彻底击溃,时而游曳于江夏附近的江域,也使得楚国上下没有冒险让大军乘舟师经洞庭直取荆南重镇临湘。
    刘磐麾下部队一撤,陈就即刻率军占据武陵郡治临沅,遣使通传西南诸县。
    而后,同样没有着急继续向临湘进军。
    因为根据襄阳传来的消息,南中雍慎有很大的可能趁机出兵武陵,夺取荆南四郡。
    此外,临湘是座坚城,是整个荆南四郡最大最坚固的城市。
    上次长沙叛乱,数万大军围了临湘近两载才攻破城池。现在,刘磐手中还有三万精锐,再加上荆南宗帅的实力,临湘城更难打。
    而驻军临沅,也是为了下一步围困临湘做足准备。
    南中兵马想要迅速驰援临湘,最好的路线就是沿沅江行进。一来水路通畅,二来可以直接威胁楚军侧翼。
    而临沅东去洞庭二百余里,地处沅江之畔,西南东北有沅南、汉寿以为犄角。只要好好整顿一番,留个三五千兵马,足以坚持到援军经洞庭驰援。
    拿下临沅最大的意义就是逼迫南中兵马只能绕路零陵,保护己军侧翼。
    至于南中会不会出兵,陈就心里也有所准备。
    因为刘磐大势已去,想要继续抵抗己军,只能求助南中。而南中雍慎,对于荆南四郡,也是早就垂诞三尺了。
    往年,没少派散兵游勇蚕食武陵、零陵二郡。
    南方战事并没有进一步扩大,甚至因为临近冬季,有了停息的趋势。
    然而,谁都知道,眼下的平静,都是在为明岁的大战做准备。
    回到临湘的刘磐,见楚军没有步步紧逼也是大松一口气。而后,匆忙遣使联系南中雍慎。
    再加上正在到处活动牵头的周国使臣,今岁冬季,外交才是南方的主题。
    于此同时,为了打压南中雍慎的扩张势头。
    周国大将军府、总参府及兵部,联名决定先对西南地区进行军区改制,同时递交方案。
    高诚看了一眼后,就批红下发了。
    西南方向正式组建南中军区,以符建为节将,杨洪为副将。下辖第九军、无当飞军及西海军,三个军级编制,兵力在四万八千人左右。辖区包括整个两川、南中、西海郡、以及唐羌之地。
    庞大的辖区范围以及交通道路不便,也导致南中军区的编制,有着很严重的问题。
    首先作为节将的符建,自领第九军,部署在成都一带。而作为副将的杨洪,自领西海军,却驻扎在西海。
    两地之隔,千里之遥。
    但没有办法,西海都督府只有一个军的编制,不可能再单独成立一个军区。且蜀地也只有第九军以及正在扩编的无当飞军,两个军的编制也显得南中军区不像那么回事。
    最终,在大将军府、总参府及兵部的商议下,西海都督府作为独立军,归属南中军区管辖,但其仍旧拥有行使西海都督府的职权。
    毕竟,在之前议定军区一级军制时,就已经确定军区是为国朝最高级别军制,没道理再让都督府独立在外。
    这也就出现了南中军区节将与副将分搁千里的特殊情况。
    而南中军区的参军一职,则是落到射援头上。
    名声并不出众的射援,也没想到南中军区的参军一职会轮到自己。
    要晓得,这些年他在参军府就是个打打酱油,摸摸鱼的混子啊。
    甚至,要不是自己兄长出了把力气,自己都未必能进总参府。
    毫无资历的自己,就这样当了军区三把手?
    在接到任命后,射援一脸懵逼的踏上了前往巴蜀的道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