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推荐阅读: 牧神记仙骨风流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九世天雷淬仙骨解咒战纪全民大学霸龙蛇之拳镇山河暗月纪元

    三月十七,冬寒方去,春意未续。
    逢纪盯着眼前几份来自刺奸司的密报,愁意布满面容。
    齐军在二月初便已退回河南,梳理其内部诸事。这场河北之战,从去年九月开始,至今岁二月而止,打了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但仍给齐国带了很严重的内部矛盾。
    大量的叛军、流民,让退回河南的齐军主力并没有停歇下来,四处平乱,维持地方治安。再加上春耕将至,齐军在一年之内,应该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事。
    这对于残破不堪的冀州而言,勉强算是个好消息。
    但随着齐军退兵,周朝的动静却是越来越大。
    大周岁改的消息,早已传遍冀州。依常理而言,改政是一件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朝廷内部混乱。这种情况下,军队的首要任务不应该是攻城略地。
    可周军却是连连出兵,河内剩余的几县,已经被周军大将赵衢拿下。太行一线,周军更是日夜不休,不是在修路就是在筑垒。姜叙麾下的骑兵,更是时不时出太行,劫掠幽冀之间,使得冀州雪上加霜。
    周军是否有趁河北虚弱之际夺取河北的心思,自己也拿捏不定。
    翻过外部压力,内部局势的混乱,连逢纪都忍不住连连长叹。
    常山国叛军势力越来越大,贼首赵云麾下已有十余万众。虽多为老弱病残,但军心士气低落的赵军,根本无力将其剿灭。前方大将赵睿已经三番五次上书,请求调派援军。
    可现在,哪里还有援军啊?
    一连三载,国朝原本近四十万骁锐,丢在中原十五万之余。并州战场,也折损六七万人。接着便是幽州叛乱,刘备曹操合攻河北,一场大仗下来又折了十余万人。
    而今,再战半年后,三年前的精兵悍将早已所剩无几。现在账面上的十二万多将士,多是去岁的老兵和今岁的新兵。
    且冀州残破,盗匪四起,齐军退兵后,各部兵马仅仅休整了三日,便归各郡平乱剿匪。
    此外,河内、太行皆需布置大军,以防备周军突然进攻。黎阳一带,也要重新构置大河防线,防备齐军。北面河间、渤海也要留不少兵马,防备刘备。
    国朝已经抽不出多余的兵力,来支援赵睿了。
    至于招募新兵,那也得等到春耕过后了。
    接连败阵,河北青壮损失无数,口户锐减近半。即便春耕过后,恐怕也招不了多少青壮,用于军伍了。
    但是,这些问题对于赵国而言,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休养几载,总能恢复些元气。
    真正的麻烦,在邺城啊!
    如今的邺城,已是风声鹤唳,旦生变故,处理不好的话,河北恐怕又要经历一场大战了。
    “监国快到了吗?”
    逢纪不再注视着案上的奏报,抬起头来望着门外,轻声言道。
    门外人低语回道:“回监军,监国两刻内应至。”
    “一刻钟后,提醒老夫。”
    “诺!”
    ————————
    “元图,可是出了什事?”
    审配走进书房后,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直接开口问向逢纪。
    在眼下这节骨点上,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给盯着。而逢纪不亲身前往审府也就罢了,遣个心腹捎个口信不得了,还请自己过府一叙。
    逢纪无视了审配的不满,将压在砚台下的一张叠纸取了出来,朝着审配递去。
    审配带着疑惑接过纸张,满心疑惑的看了眼逢纪,缓缓折开纸张,粗略一扫,便改了神色,眉头紧锁。
    约莫半刻钟后,默念了足足三遍的审配,长吐一气,将纸张重新叠好放回案上。
    审配板着脸,目光看向逢纪,言道:“情报属实吗?”
    “千真万确!”
    逢纪同样注视着审配,斩钉截铁的答道。
    而后,又言道:“正南兄,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啊!”
    闻言,审配缓缓摇了摇头,言道:“最好还是不要走到这一步,大王尚在,吾等先动,惹人争议。”
    逢纪冷哼一声,直言不讳道:“长公子这几年一直在军中,可并非毫无所成。一步之差,局势莫测。”
    审配心中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也知道逢纪所言皆是良言。
    但.....
    “沮授、淳于琼两人,都未表现出明显倾向,此二人手中同样握有重兵!”
    审配沉声言道。
    逢纪微微颔首,却不以为意,仍旧坚持己见,言道:“可谁敢保证此二人,不会倒向长公子?沮授手中有近万将士,驻于城南。淳于琼手中有五万可战之兵,驻于黎阳营。此间旦有异动,二人顷刻可至。孟岱手里不过区区八千余人,能干什么?”
    “沮授向来唯从大王之令,且其宗族又皆在邺城,长公子没那么容易纳其心。”
    审配回了一句。
    逢纪反问道:“那淳于琼呢?正南兄啊,长公子也在黎阳营呢!”
    想到这,审配面色间又多了几分忧虑。
    自从大王病重回到邺城后,自己也在防备、打压长公子,但长公子帐下幕僚也不是吃闲饭的,更有郭图、辛评等人为助,颇有成势。
    “今日朝堂上,正南兄心里也不舒服吧!”
    逢纪话不停,让本就忧愁的审配,更加愤慨。
    “哼,党锢之徒、丧家之犬,何足惧之!”
    审配输人不输阵,虽然今天自己被这群人怼的不轻,但口中仍在坚持。
    逢纪微微侧头,劝言道:“正南兄也莫要小看这些人,伏完、董承之流倒是容易拿捏,陛下金口一开,彼等纵是不满,也无能无力。倒是那些党人,他们看重的可不是长幼之分,而是看重袁氏!”
    闻言,审配认同的点了点头,伏完、董承确实不用咋管,皇帝一张口,保皇一系根本翻不出水花。
    唯独党人,难以制之。
    以陈逸为首的党人一系,本就受大王重任,多据郡县之间,掌握实权。且彼等多大族,与冀州大族天然亲近。
    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
    而党人,看重的并非长公子与三公子的长幼之别。
    毕竟,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宗族而言,袁氏家族的继承人才是最重要的。显然,三公子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反倒是长公子过继于袁基后,拥有者袁氏继承人的名义。
    “今日,在朝堂上,党人的声音很大,华歆、卢毓、崔琰等人也开口支持长公子了。”
    “所以,吾等再不下手,只怕事难为矣!”
    逢纪再度说到此事。
    审配仍是摇了摇头,言道:“还是不行!虽然长公子及党人正在拉拢冀州士族,但关键是在邺城,在各路兵马!邺城在汝吾手中,出不了什么事!赵睿、蒋奇、朱灵皆领重兵在外,沮授帐下亦有牵招、吕旷、吕翔等人为吾助力,想必沮授不会擅动。”
    说完,审配缓了口气,询问道:“至于淳于琼那边,元图可有良策,以间之?”
    “没那么简单,现在长公子既然已召张合、高览秘密南下,必然已与淳于琼联合。整个黎阳营五万大军啊,加上张合、高览,不下七万众。且,平原那边是否会有异动,尚无密报传回。”
    逢纪也有些犯愁,正是因为不知道从何下手离间淳于琼与袁谭,所以自己才主张先下手为强。
    审配绷着脸,思忖了半刻,而后言道:“若无法离间,那就只能令行他策了,总之调外外兵入邺绝对不行。再打下去,赵国就完了!”
    “正南兄意欲何为?”
    “请大王诏命,唤淳于琼入邺。”
    审配说完,眉目间渐显狠辣,继续说道:“元图,张合、高览最快几日可到邺城?”
    “快的话,五天!”
    逢纪有些踌躇,自己能猜到审配召淳于琼如邺想要做什么。但这样做的风险同样大,因为邺城存在一大批功勋元旧。杀淳于琼,很可能会让这些人产生误会。
    “元图你那边也准备一下!”
    “正南兄,如此行事,还不如调兵入邺呢,赵睿、蒋奇那边完全来得及!若是擅杀淳于琼的消息走漏,赵睿和蒋奇会不会心生疑虑,犹未可知啊。更何况,还有沮授在侧,不得不防!”
    “那汝说怎么办?调重兵入邺,纵是打赢了,这场内乱也足以导致吾大赵再无崛起之日。别忘了,高诚和曹操不会眼睁睁看着的,他们得到消息后,一定会有所动作。”
    审配说完,逢纪长叹一气。
    “那杀了淳于琼后,何人可统黎阳营?”
    逢纪所问,让审配也陷入了思索之中。
    累年大战,中高层大将可谓是损失惨重,也导致如今赵国几乎陷入无将可用的境地。
    “让沮授去黎阳营,也只有沮授能压住诸部,且不会投靠长公子。至于沮授所部,让牵招顶上去吧。”
    审配想了想,还是决定将部分军权归还于沮授。
    逢纪拧着眉头,担忧道:“沮授虽从大王诏令,怕就怕....”
    “不会,某会小心行事。此外,将沮鹄调入公子幕府,沮氏族人也挑几个人,一并升迁。”
    “审兄的意思是...”
    逢纪皱着眉头,注视着审配的目光,思索着此举的可行性。
    慢慢的...
    眉头渐渐舒展!
    “如此,大有可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