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封赏

推荐阅读: 正派都不喜欢我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解咒战纪龙蛇之拳镇山河仙骨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九世天雷淬仙骨东晋北府一丘八

    明武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东宫卫率、蓝田教导校及蓝田新军等平叛大军主力凯旋归来,抵达长安城雍门外安营驻扎。
    当天,大将军严颜奉诏亲至军营慰问三军将士,赐下酒肉无计。
    高诚没有亲自去,因为要接待这次平叛中的主要功臣,如太子高龑、守备军将吏韩德等大小将校。
    自己儿子那边没啥赏的,官职没得赏,爵位到顶了,也就只能赐些钱帛,以示心意。倒是参与此次平叛的一应将校,高诚是一点没客气。
    首先作为驻守在左冯翊的守备军军吏韩德,原地升了三级,成为京畿守备军校尉。其顶头上司自然不用多说,赵威造反的时候就被兵部一纸军令丢到凉州垦建兵团去了。
    然后是张时,削爵两级,迁为西海都护。
    对于这个结果,张时可谓是感恩戴德。
    参与平叛的过程中,张时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去表现自己了,为的就是将功补过。虽说国朝法度没有将功补过这个说法,但表现好了肯定不会有坏处。比如现在...
    削爵,算是对于自己治下发生叛乱的惩罚了。但自己能接受,毕竟不是削脑袋,啥都好说!
    至于迁西海都护?
    西海郡是边郡,寒苦之地,迁到那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贬嫡。但别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晓得?
    伯候老大哥可是也在那边熬炼过的啊,有了这个基础,自己到了西海不比在左冯翊省心?再说了,西海的确是边郡,可也代表着建功立业的机会多啊!
    别的不说,光是西海都督府帐下的那一个军的兵力,干啥不行。灭几个蛮夷,占些地盘,那就是开疆拓土的天功。
    陛下果然还是看好伯候贤兄的,不然肯定不会安排自己去西海郡。
    随后,东宫卫率的一众将校原地升职,严干莫名其妙的就成为了职同军将,爵乡侯。
    嗯?
    这就成军将了?这就爵乡侯了?
    严干本人听到诏命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这次叛乱,应该不是啥大乱吧,就是一群跳梁小丑而已,怎么功劳这么大?
    吾先算算....
    从校尉蹦到军将,中间隔着副帅、师帅、参军、副将,我去,整整四级啊!
    至于爵位,差的就更多了,自己一口气跳了六级。
    这.....
    当场严干就跪了,大表忠心。
    同时,对于当初自己不要脸的跟着太子走的选择,心力默默点了几个赞。
    这才一年多点,自己就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关隘都尉,成为了国朝军中大将,还是太子殿下的心腹大将。
    同为关隘都尉的毋丘兴,大破李绪,也不过升了校尉而已。
    自己这他娘的血赚啊!
    同样跪了的还有东宫卫率副率邓靳。
    邓靳心里明白自己能够坐火箭似的升官加爵,主要原因还是在东宫太子殿下身上。陛下一张口就把东宫卫率升为军级编制,卫率职同军将,自己自然也是职同副将,爵位亦是跟着涨。
    区区平叛之功算什么,这是陛下天恩,是太子殿下器重!
    之后便轮到了马超、马岱兄弟俩。
    官没升,也没得升了。爵位加了两级,跟严干、邓靳两人一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但两人也没说啥,毕竟一个太子亲卫统领的职位,给啥都不换!
    现在就是挣军功,熬资历。
    待陛下百年,太子加尊之后,官爵富贵能少不了自己?
    加官进爵后,设筵大宴诸君。
    如果宴中没有张时、韩德等人时不时对严干、邓靳他俩明目张胆的羡慕的话,肯定是皆大欢喜。
    这人嘛,就怕比较。
    一开始,张时、韩德还心有得意,感觉拼这一波,赚了。
    结果呢,跟严干、邓靳俩人一比.....
    ——————————————
    叛乱是平定了,但平叛之后的事情更多。
    首当其冲的便是剿匪!
    赵威等人叛乱,拉起来的兵马可不少,足有三万人左右。而平叛诸战中,斩首、俘虏的加一块也就才一万多人而已。尤其是李绪那边,攻打潼关不慎,被毋丘兴夜里偷了一波,当场原地爆炸。
    搞得现在弘农郡内也有不少散兵游勇躲在山里面,至于临晋那边的就更多了。
    这些人有的不敢回家,有的则是跑回家带着一家老小跑到山上落草。
    弄得现在临晋附近几个县下面的乡亭,村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人都没有,谈何恢复民生!
    所以,剿匪是关键。
    而自古以来,对所有军吏而言,剿匪永远是最让人骂娘的活。
    大军肯定是没有,士孙瑞虽然还留在左冯翊,但平叛主力大军已经回长安了。只留下了守备军诸部,以及蓝田新军两千人,以作为守备军兵力补充及支援剿匪。
    不到三千人,撒到左冯翊,连个水花都不见。
    叛乱的四个县,平均下来一个县两个曲的兵力,算是不少了,比得上先前一个郡的守军了。可叛乱的这些县邑,都是依山傍水,八百多号人撒到延绵几百里的山里面,换谁都傻眼!
    更别说那些逃到山上的乱贼也不是傻子,看见官兵来了肯定跑。
    结果就是,一边搜山,一边撵兔子,撵着撵着,人全都不见了。
    士孙瑞现在就在重泉,亲自督导麾下诸曲,对逃入山中的乱民进行招抚、剿灭。
    招抚工作还不错,十来天陆陆续续出来了近万口百姓。
    但其中,总有不肯接受招抚,死扛到底的!
    比如李绪这狗贼!
    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剿匪总部,这是士孙瑞临时起的幕府名字。
    坐在大帐内,士孙瑞看着帐下送来的讯息,不由皱起眉头摁了摁额头,愁眉苦脸。
    不是个办法啊!
    剿匪,说难不难,说难也难。
    逮到了这些乱民,他们是打不过正规军的,一击可定。
    可难就难在怎么逮到这些乱民,光找到还不行,还得围住他们!
    刚开始手底下众将吏一个个诉苦剿匪之难,请求援军,所以自己筹建了剿匪总部,以便能协调各部迅速剿灭那些负隅顽抗的乱民。
    而现在,自己也没办法了。
    剿个屁啊!
    两千七百多人,往山里面一撒,信骑都快找不到自己人了。
    咋办呢?
    找陛下请求援军?
    这,不太好吧!
    平叛大军估摸着也就刚回到长安,自己就又求援,岂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没援军,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封锁山道,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进山寻匪啊!
    唔....
    听萌儿说那法孝直智绝超群,要不问问?
    问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