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看-第一小说阅读网-免费小说阅读网-txt在线下载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183章 德胜门前迎王师,苍天有眼眷大明!

第183章 德胜门前迎王师,苍天有眼眷大明!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妙医圣手周玄机姜雪兽魂无双最强篮下霸王陈元昭许瑾瑜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垂钓之神末世超级农场极致辅助之命里有曦

    数日后,崇祯八年八月二十三日。
    一个后来载入《明实录》,还被无数正史、野史文档引用的特殊日子。
    昨日傍晚,孙承宗内阁带着文武百官、朝廷勋戚、二十四监掌印,于北郊十里扎营等待。
    那些羁押在信王府许久的王爷们,也终于见了次天日,要求换上盛装,在东厂监督下与百官同行。
    天刚蒙蒙亮,一众人拔营收拾妥当,于官道上成排站立,恭敬地等着王师。
    京师及周遭百姓早早走出家门,从北郊十里至京师德胜门沿线,呈现一片人声鼎沸。
    沿途锦衣卫、东厂番子严密把守,城内巡城司、兵马司、顺天府巡逻队明显多于往日,在各主要大街来回维持秩序。
    为迎接天子回朝,礼部忙活了好几天。
    若非天子严令从简,非得按礼制前出三十里,再经历若干繁杂且无用的流程,那样恐怕又会累倒无数个柔弱文人。
    约莫辰时两刻,李安邦率数十锦衣卫骑卒飞奔而至。
    “启禀孙阁老,诸位大人,陛下御驾已距此不足五里!”
    “有劳小将军!”
    “阁老客气!”
    李安邦一队禀报后勒马离去,孙承宗与各位迎驾人士,激动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视线范围内扬起烟尘,随着烟尘越来越近,人马身影渐渐清晰。
    前方数百锦衣卫开道,离迎驾队伍十余丈外停步,然后一分为二,悉数站在官道两侧。
    天子御驾出现了,崇祯一身龙袍,腰系天子剑,华盖龙旗前呼后拥。
    那高高的战车,给人一种莫名压迫感,令人景仰且胸间窒息。
    这就是天子威仪,一个从战场上下来的君王,凯旋归来展现出的王者霸气!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承宗领头,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紧接着,周边百姓纷纷跪地,声音洪亮,一度响彻云霄。
    “陛下口谕,平身!”
    “谢陛下!”
    王承恩扯着嗓子,崇祯由近而远扫视,人群黑压压一片,京师城墙若隐若现。
    离开一个多月,仿佛经历半个世纪,抬起右手指着京师方向,朗声高呼:
    “诸位爱卿,随朕入城!”
    “臣等遵旨!”
    鸾驾动了,百官护在鸾驾左右,紧张的神色逐渐缓和,慢慢变成欣喜与兴奋。
    宗室王爷们第一次见到了年轻的朱家小辈,朱家遗传基因不错,这小子俊朗帅气。
    也就是这小子,让各位长辈身陷囹圄,来京都这么久了,理都不理,这下带着战功回朝,往后的日子福祸难料。
    ......
    十里路程,长长队伍走了一个多时辰,方来到德胜门外。
    队伍止步于北护城河,迎驾群臣加快几步,赶在崇祯前面,再回过身朝向御驾。
    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臣子们整理一番衣冠,再次跪地高呼:
    “恭迎陛下班师回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除礼部尚书刘宗周外,众人都未起身,刘宗周手捧锦缎,迈开八字步,于御驾面前摊开锦缎。
    每念一句,礼部唱班逐一传递一句,幸好内容不算太长,不然臣子的膝盖都得跪酸。
    大概意思就是赞赏天子文治武功,领王师得传国玺,把鞑奴杀得哭爹喊娘,立下旷世奇功等等。
    顺便感恩上天及祖宗眷顾,天子接下来会好生治理大明,祈求上苍继续保佑云云。
    今日时间掐得非常严谨,刚刚进入午时,礼部数位官员齐声高呼:
    “吉时已到,恭迎陛下入城!”
    霎那间,鞭炮声四起,烟雾如蘑菇云般冲向天际。
    一众俘虏心惊胆颤,战争造成的阴影尚未散去,那密集鞭炮声犹如明军枪炮怒吼,胆子小的一度双腿发软。
    随即,御驾缓缓进入德胜门,文武百官紧随,崇祯下了战车,脚板总算踏在了京师土地上。
    “德胜门前迎王师,苍天有眼眷大明,躬请君上移驾...”
    早已列队整齐的百官作揖,崇祯迈开步子,踏着长长阶梯,一步步跨上德胜门城楼。
    城门外,四千多俘虏被禁军将士看押跪地,下一步乃献俘礼,代表着礼仪最重要一环。
    阿敏捧着张文书,叽里咕噜念了一通。
    当然,他说的鸟语绝大多数人听不懂,被礼官精准“翻译”,精简成只有一段话:
    “辽东建州女真部固山额真阿敏呈递降表,请求归附大明,永生永世向大明臣服!”
    今日礼部与鸿胪寺礼官尽出,一百多步范围内都能听清在说啥,城楼上也听得清清楚楚。
    “不准!”
    崇祯挥手。
    “陛下有旨,建州女真罪恶滔天,其心不诚,须跪请四方,以表归降诚意!”
    紧接着,一众俘虏在礼官指引下朝德胜门五跪十五叩,随后又向北、东、西三个方向跪拜,如此循环九次。
    其实不是啥准与不准,崇祯若不接纳,早在宣府就把鞑子全部咔嚓了,仅仅是流程需要而已。
    崇祯嘴角微微上扬,苟日的,吃了老子几天饱饭,今日保证让尔等跪得舒舒服服。
    周遭百姓开始指指点点。
    “建奴金钱鼠尾辫好恶心啊,蒙古鞑子装束真特么邋遢啊。”
    “苟日的,恐怕一年都不会洗澡吧?臭烘烘的...”
    “你看那建奴,脑袋亮得就像归头。”
    “哈哈哈,对对对,那个光头上还有条血痕,不是归头是什么。”
    一个百姓指向离得近的建奴,嘲笑般地说道。
    “兄台想象力真是丰富,小弟佩服,哈哈哈...”
    百姓们最初还小声议论,见没有人管,一时间谈笑风生。
    殊不知这些家伙早都蓬头垢面,还是昨晚于燕云马场时,熬夜把发型恢复如初,好让京师百姓看看,建奴究竟何种鸟样。
    遗憾军中剃头匠忙不过来,加班搞的不太“完美”,很多人头上被留下不少血口子,以致百姓觉得那光脑袋与归头神似。
    鞑奴们终于拜完了,崇祯在诸臣一番“劝谏”下,终于下旨同意归降。
    于是,俘虏被套成两拨,阿敏、岳托、额哲、苏泰等二十余重要人员交接给东厂,往城内押去。
    而剩下的一众,被皇家集团两千多监工接手,往西山方向驱押。
    西山煤矿无数个矿洞,将是他们未来的“幸福”归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