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班师还朝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第一序列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抗战从民兵开始独断大明郡主是个乌鸦嘴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我的游戏副本是三国

    第241章 班师还朝
    洪武二十二年四月初九,龙骧玄甲军踏上了归程。
    三百匹战马驮着从鞑靼王庭缴获的金饼,马铃铛用鞑靼贵族的金牙串成,叮叮当当的声音在草原上回荡。
    队伍后方,二十余万俘虏被绳索串联,步履蹒跚地被八百玄甲军押着。
    她们的哭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悲凉的凯歌。
    朱标骑在马上,目光扫过身后的队伍。
    他的盔甲上布满了刀痕和箭痕,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初。
    季如风策马走在他身旁,手中把玩着一枚从鞑靼可汗金帐中缴获的一方印玺,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风哥,这次回去,父皇应该会满意吧?”
    朱标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期待。
    季如风笑了笑,将印玺抛给朱标:“标儿,你这一战,足以名垂青史。不过,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朱标接过印玺,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中一震。
    他知道,季如风指的是如何处理这二十余万俘虏和缴获的物资。
    这些俘虏中,有鞑靼贵族的妻女,也有普通牧民的家眷。
    她们的命运,注定是为华夏民族开枝散叶!
    返程的路途并不轻松,草原上的风沙依旧凛冽,俘虏们的体力也逐渐耗尽。
    玄甲军不得不放慢速度,以免队伍中出现大量伤亡。
    即便如此,每天仍有一些俘虏因体力不支倒下,被遗弃在草原中。
    五月十五,队伍终于抵达了北平九边要塞。
    守城的将领早已接到军报,但亲眼看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时,还是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这……这是先太子的队伍?”一名守将喃喃自语,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朱标策马上前,高举手中的圣旨:“奉皇上圣旨,龙骧玄甲军班师回朝!速开城门!”
    守将连忙下令打开城门,玄甲军和俘虏队伍缓缓进入关内。
    城内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争相目睹这支传奇军队的风采。
    当他们看到队伍后方那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的俘虏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
    “天哪!这么多俘虏!先太子真是神勇!”
    “听说他们只用了八百人,就灭了鞑子几十万大军!”
    “大明威武!先太子威武!”
    “怎么都是女的?哇!这个好漂亮……给我当婆娘就好了!”
    “二牛!这话小心让你婆娘听见!怕是要把你耳朵揪下来……”
    朱标听着百姓的欢呼声,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
    他知道,这些俘虏的命运将决定大明与草原的未来。
    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新的冲突。
    五月十八,朱标和季如风抵达京城。
    朱元璋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场面盛大空前。
    “标儿!”朱元璋大步上前,紧紧抱住朱标,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你这一战,打出了大明的威风!八百灭百万!堪称神迹!”
    朱标跪地行礼:“儿臣幸不辱命,全赖父皇洪福齐天,将士用命。”
    朱元璋扶起朱标,目光扫过身后的玄甲军和俘虏队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转身对季如风说道:“季先生,此次北伐,多亏有你相助。”
    季如风微微一笑,拱手道:“老朱客气了!我可没怎么出力,都是标儿凶猛将士拼命!”
    当晚,朱元璋在奉天殿设宴,为朱标和玄甲军庆功。
    席间,文武百官纷纷向朱标敬酒,称赞他的功绩。
    然而,当话题转到如何处理俘虏时,朝堂上的气氛却陡然紧张起来。
    “皇上,臣以为,这些俘虏应当全部处死,以绝后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名武将高声说道,语气中满是杀气。
    “不可!”新晋御史中丞谢晋立刻反驳,“这些俘虏中,有许多是普通牧民的女眷,也有部落贵族女眷。若全部处死,恐有伤天和,也会激起其他国家的反抗。”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朱元璋故意沉声问道。
    谢晋沉吟片刻,答道:“臣以为,可效前例将这些俘虏分散安置,而后嫁于汉民,使其成为大明子民。如此,又可增加我朝人口。”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朱标:“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起身行礼,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谢晋所言有理。不过,对于那些鞑靼贵族的妻女,应当另行处置。”
    “哦?”朱元璋挑了挑眉,“说说你的想法。”
    朱标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儿臣以为,可将这些贵族妻女赐予有功将士为妻妾,不该只限制于汉民,少数族裔也有忠于大明的将士,尤其是玄甲军,有不少将士还是孤家寡人。如此,既可恩裳将士,又可为大明开枝散叶。”
    朱元璋沉思片刻,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
    宴会结束后,朱标和季如风回到东宫。两人坐在书房中,默默地对视着。
    “风哥,你觉得我的提议如何?”朱标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季如风笑了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标儿,你做得很好。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永久和平,唯有让他们都融入华夏民族,才能真正实现大一统。你的提议,非常正确。”
    朱标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风哥,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早就崩溃了。”
    季如风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标儿,你已经经历那么多事,心智早已成熟。未来的路,你要自己走。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朱标重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明白了,风哥。我会继续努力,为大明的未来而奋斗。”
    洪武二十二年六月,朱元璋正式下旨,将二十余万俘虏分散安置,赐予土地,使其成为大明子民。
    对于那些鞑靼贵族的妻女,则赐予有功将士为妻妾。
    这一政策,很快在草原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东北许多草原部落纷纷派人前来求和,表示愿意归顺大明。
    朱元璋大喜过望,下令在草原上设立,布政司等诸司,加强对草原各部的控制。
    然而,也有一些部落不甘心臣服,以女真部为首,暗中集结力量,准备反抗。
    朱标得知后,立即率领玄甲军前往镇压。
    经过数月的征战,终于彻底平定了东北草原上的叛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