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万吗?那还不错!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第一序列抗战从民兵开始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我真不是乌鸦嘴独断大明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

    从陈师傅家探测寻找完物品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常顺偶尔会去渣土场,但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去废品收购站挑选旧书。
    选旧书,主要是过年期间大家放假,看书的人更多。
    毕竟这个年代,不能随时随地的听书,也没有智能手机刷视频,很多人没事都是看实体书的。
    期间陈、柴、赵三位回收废旧的老板打电话,常顺去那边买了一次东西。
    要过年了,三人也算是年内最后一次出售物品。
    虽然他们去Yp区的时间并不久,那边也没有正式拆迁,但拆不拆总会有人售卖废品。
    三位老板还是购买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老物件。
    常顺从他们手里除了买到旧书,一些民俗物品,另外还买了六瓶老酒、一对彩瓷花瓶以及一把特殊年代的提梁壶。
    六瓶老酒,两瓶茅台、四瓶五粮液,都是好酒。
    茅台是85年的铁盖茅台,五粮液的年份是89年。
    彩瓷花瓶,高度约半米,表面画的是侍女童子。
    年份民国时期。
    这样的花瓶,通常是古代大户人家闺女出嫁的陪嫁瓷器。
    特殊年代的提梁壶,是一把画有人物图案以及写有文字的提梁壶。
    人物图案是几名男女青年在田地里劳作的场景,一幅喜庆画面,远处能看见山村。
    壶盖写着:“为人民服务。”
    壶的侧面写有文字:
    “积极响应……号召,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哪里需要哪里去!”
    这次售卖完东西,三人打算回家过年,年后来了再联系。
    常顺跟他们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很快到了腊月初十。
    晚上六点半,常顺住的别墅里。
    此时,饭桌旁坐着六名正在吃饭的人,这六人分别是:
    孙德宏、常建芳、常建忠、孙春荣、宋芫以及常顺。
    三舅、三舅妈之所以过来,是因为他们明天要回老家过年了,在回去前,想聚一下。
    据天气预报所说,一股比上次更加强烈的冷空气即将南下,未来一个星期都会有大幅度的降温、雨雪天气。
    基于这样的情况,工地上肯定是会停止运送渣土的。
    捡不了东西,他们觉得在这边闲着还不如早点回去的好。
    另外进入腊月后,很多在城里打工的人逐渐回了老家过年,他们要回去办年货,孩子们也要放寒假了,所以心早就回到了老家。
    “德宏、你跟建芳今年的收入加起来一共有多少钱?”
    吃饭闲聊,母亲问道。
    忙碌了一年,到了年底也是总结的时候。
    “姐!我们昨天就算出来了,建芳清明后才跟着一起过来,我俩弄到的钱大概有15万。
    这些是纯利润,也就是说除去生活费,其它支出,存到银行里面的钱!”
    看着孙春荣,孙德宏一脸高兴道。
    “15万吗?那还不错!明年再奋斗一年,可以在这边的郊区买一套房子了!”
    父亲笑着道。
    他们弄到了钱,他自然也高兴。
    “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想在沪市买房子,等明年弄到了钱,我们就买一套,那样就不用租别人家的房子了!”
    三舅又说道。
    “我们能赚到这些钱,还是要感谢阿顺。其实除了捡铁卖的钱,我们捡到的那些破瓷片、废铜片、烂石头砖块也卖了三四万。”
    三舅妈跟着说道。
    “是啊!如果他不提供信息,那些就算看见了我们也是不会捡起来的。
    阿顺,我俩再喝一个!”
    孙德宏说完,端起了酒杯。
    除了搞收藏的人把一些物品当成宝,绝大多数人都是把它们当成破烂的。
    而搞收藏的人不炒作了,那些大量的藏品日后腰斩,确实慢慢变成了破烂。
    “三舅,你们能赚那些钱,是你们辛苦劳动的结果,我虽然提供了信息,但你们要是不劳动,也没用!”
    他笑着道。
    说完两人都喝了一口。
    “那不一样,如果没人指路,不提供消息,想劳动也找不到方向。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在渣土场捡铁、捡破烂一年居然能弄到十几万。
    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如果还是在厂里上班的话,忙到过年带回家的钱也就不到一万。”
    三舅说着有些感叹。
    这才哪跟哪儿?常顺记得曾经听杨建超说过在渣土场捡铁的事情后,专门去过土场。
    那时他听那些在渣土场捡铁的师傅们说过,铁卖得最贵的时候,08年、09年,价格是一块六、一块八。
    有人开着大三轮摩托车专业渣土场捡铁,一晚上运气好能捡一千多斤,按照那时候的铁价,就算是零卖,都是两三千的收入。
    一个月哪怕10天不捡铁,也不按3000计算,算少点月收入最低也是三四万起步。
    那些年知道信息,只是单纯捡铁的人发了财的不是没有。
    可惜常顺前世并不知道这样的事。
    如果知道,哪怕不懂古玩,不搞探测,只是单纯的捡铁,然后趁房价低的时候买房,也能过的很好。
    那时年轻,精力也充沛,可是没人给他指路,等知道的时候,建筑少了,机会已经错过。
    “哥!嫂子,你们今年的收入怎样?
    阿顺我就不问了,他开书店、在拆迁区做古玩生意,认识的朋友多,路子广,赚到的钱肯定更多。”
    又过了一会儿,三舅妈有些好奇,问他们道。
    “我们跟你们应该也差不多,旧衣服、旧书在工地门口出售生意很好,只是我没时间去工地,大多数时候放在了书店外面。”
    母亲想了想,然后说道。
    自从父亲要去捡铁、常静要守书店后,她只是在周末的时候会让常建忠开车带她去工地卖上两天。
    其它时间,都是在书店前面。
    特别是宋芫怀孕了,她还要抽时间做饭,这就让她卖衣服的时间又少了很多。
    “那你俩的收入也很不错。
    芫芫上班有好的单位,阿顺又有本事赚大钱,你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三舅妈又笑着说道。
    “你们也会的,要是以后每年都能赚十几万,这样坚持几年,也是百万富翁了!”
    母亲同样笑道。
    “德宏!来,我们喝一个!”
    父亲说着,跟三舅碰起了酒杯。
    “芫芫!给!”
    常顺笑着跟她夹了一些菜。
    大家边吃边聊,接下来他们聊了一些跟过年相关的事情。
    三舅、三舅妈回去,父亲也是要跟着回去的,毕竟家里的年货同样要办。
    由于宋芫怀孕的原因,母亲跟常顺会晚点回去,今年他会在“沪”市这边过年。
    晚饭吃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饭后大家又聊了一会儿,三舅、三舅妈以及父母才离去。
    天气冷,常顺跟宋芫二人听了会儿胎教音乐,上网看了会儿电影就洗漱睡觉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