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君子死知己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解咒战纪东晋北府一丘八仙骨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龙蛇之拳镇山河李毅黄小蓉无上丹尊

    伴随着扶苏仁政的实行、宣传机器的全力开动和大秦国教在大秦的推广,扶苏在大秦百姓心目中俨然成为了神仙一样的存在。
    这两年里,扶苏的各种新发明、新技术不断的在大秦的国土上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内战的创伤逐渐愈合,天下黔首逐渐接受了大秦的统治,安享太平。
    山东六国故地对于大秦逐渐产生了认同,各地官吏、百姓愈加紧密的团结在了扶苏周围。
    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秦二世三年秋八月,扶苏宣布给始皇帝所灭六国的君主修缮陵墓,各给百家守灵,血食祭祀。
    一方面,灭国不绝祀是中国的传统,因为之前的复辟战争,他们的后代大多断绝,扶苏为他们延续祭祀也是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表彰六国旧主,表面复辟战争中的六国新王不具有政权合法性。
    扶苏这样做,就等于给这场战争定性了,陈胜、项羽等人就是叛逆,不配得到大秦官方的祭祀。
    大秦才是旧日六国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
    对于历史的盖棺定论,是新的征程开启的重要内容。
    一个背着沉重包袱的民族是走不远的。
    扶苏这样做,也绝不是为了追究什么人的过错,搞战后清算。
    相反,他宣布赦免所有内战中的复辟者,也就是政治犯,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过去,他们是逆贼的党羽,现在他们全都是大秦的新黔首、新国民了。
    无论是老秦人还是新秦人,扶苏全都一视同仁,他们全都是大秦的子民。
    同时,扶苏还表彰了在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将士们。
    扶苏宣布,凡是在外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全都免除三年的徭役;凡是在内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全都免除三年的徭役。
    秦军是大秦统治的基石,是扶苏征战天下的根基。
    扶苏对于手下的士卒们,一向是优待优待再优待,毕竟他们是在拿命为大秦做贡献。
    以后,扶苏还指望着他们为大秦打下十万里江山呢。
    总之,扶苏是一个很怪的皇帝,他行政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
    自从继位之初,他就开始打击豪强、商人,各种重税源源不绝,简直就是巧取豪夺。
    但对于农人、士卒和普通百姓,他百般优待,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在位三年,对这些人施行了很多次恩政:减免徭役、减免赋税、赐爵。
    扶苏心里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人才是大秦统治的根基。
    ......
    秦二世三年秋九月,扶苏下发了迁居令,迁徙天下豪强到两都——咸阳和洛阳。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充实都城的人口,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扫除地方的顽固势力。
    要知道,地方豪强一直是中央政权最为忌惮的存在。
    他们在地方上传承百年,树大根深,各种关系网络错综复杂,几乎能够决定地方上的一切事情,俨然就是土皇帝的存在。
    作为扶苏意志代表的秦吏,也不得不和他们采取合作的态度,才能顺畅的统治地方。
    要知道,哪怕是两千年后,皇权仍旧很难下县,地方上依旧是豪强的天下。
    这事现实,扶苏无力改变,也改变不了。
    权力不是一种死物,它需要流转才能维持生存,哪怕在专制的皇帝,也要与人分权。
    在中央,就是和三公九卿分权,在地方,就是和宗族势力分权。
    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
    但是,一切都要有个限度,扶苏绝不容许地方势力的过度膨胀。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大秦的统治。
    像之前那样,一个逆贼登高一呼,天下豪强响应的局面,扶苏再也不想看到了。
    这次他迁移到两都的,全都是地方上的大豪强。
    这些人对地方政局有着十足的影响力。
    凡是做过高官、田过万亩、家资百万以上者,全部都要迁徙。
    一时之间,天下各地的豪强们开始了大搬家。
    他们从大秦各个郡国赶赴两都,熙熙攘攘的车队几乎堵塞了驰道。
    西都咸阳和东都洛阳因此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若以人口计算,关中河洛一带的人口几乎占据了大秦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若以财富计算,关中河洛一带的人财富几乎占据了大秦总财富的三分之一。
    秦二世时期的两京风华令天下人心驰神往。
    着名的文学家里予为了赞美咸阳和洛阳的繁华,写下了千古名篇《两都赋》。
    其词韵优美,辞藻华丽,文采风流,照耀一时,引得天下人纷纷抄录传送。
    纸张的价格竟然因此而走高,留下了“天下纸贵”的成语。
    ......
    秦二世三年冬十月。
    扶苏大赦天下之后,旧日的六国贵族纷纷归附,大秦的统治更加的稳固。
    事实证明,六国的顽固守旧者在两次战争的打击之下,已经成了稀有物种。
    在扶苏左手持利剑,右手持蜜糖,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时间会淡去一切的,在过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天下人就会忘记旧日六国的存在,就如同他们忘记夏商周一样。
    在大变革的时代,总有人选择坚守,田横就是一例。
    在齐国平定之后,田横拒绝了投降大秦,带着五百多个门客跑到了海边的小岛之上。
    此山距离大陆八十里,断绝人烟,物资匮乏,田横他们就在这里过起了野人的生活。
    扶苏赦免他们这些罪民之后,当地的官府曾经派人来招揽田横。
    对于,田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拒绝。
    当地官府不放心,坚持要让他出岛。
    要知道,田氏乃是旧日齐国的国姓。
    田横更是在齐地颇得民心,拥有很大的声望。
    这可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当地官府也不是傻子,决定趁着这个机会解决麻烦。
    田横只给他们回了十二个字: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地方官府仍然不肯罢休,他们给扶苏上书,说明了田横的情况。
    田横这个人很危险,他们提议如果田横执意不肯出仕的话,就派兵剿灭他。
    ......
    扶苏看着奏书,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故事他还真熟悉。
    他知道,如果他下诏征辟田横的话,他会直接在路上自杀。
    不过,他还是下达了诏书。
    新的时代已经带来,如果不能适应的话,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扶苏叹了一口气,默默道:“朕成全你的忠义之名。”
    诏书下达,语气十分强硬:“田横即至,封侯之赏;田横不至,举兵加诛。”
    地方官府将诏书送达田横的小岛之后,就开始准备进攻了。
    几十艘楼船包围了这个小岛,只要田横说出一个“不”字,他们就会立刻冲上岛去,将岛上的齐国遗民善尽杀绝。
    灭了田横既解决了心腹之患,又能坐拥战功,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就在官兵们准备进攻的时候,田横乘着一叶扁舟离开了他居住了两年之久的岛屿。
    就在刚刚,他和手下的五百多个门客们告了别。
    门客们望着田横远去的背影,心中有无限感慨。
    他们知道,田横是为了不连累他们,才选择了妥协,而绝非贪图什么荣华富贵。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
    突然,一个年长的门客高声呼喊道:“请丞相为这座小岛赐一个名字吧。”
    旧日田横曾为齐国丞相,因此门客们仍然以此称呼他。
    田横闻言,转过头,望着这座孤悬海外的小岛以及那些和他朝夕相处的门客。
    这两年,他虽然一直隐居在这里,但对于天下大事还是比较关心的。
    扶苏施行仁政,很得民心,齐地的百姓们都真心的拥护他,大秦的统治越来越稳固。
    田横知道,属于齐国的时代真的过去了,也再不会回来了。
    对于他这个齐国死忠来说,天下虽大,却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
    虽欲得一小岛,其可得乎!
    是时候该告别了。
    田横叹了一口气,说道:“就将这座小岛命名为首阳岛吧。”
    顿了一顿,田横继续说道:“川伯,这些兄弟们以后就交给你了,你们在这里好好生活。实在不行的话,就上岸去吧!”
    听了田横的话,那个被称作川伯的老人十分坚定的摇了摇头,他已经知道田横的心志了。
    ......
    首阳是一个典故。
    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国人,曾经力劝周武王不要伐纣。
    后来周朝取代了商朝,伯夷叔齐两人不肯接受新的朝代,耻食周粟,双双饿死在首阳山。
    今日田横离去,给这座小岛命名为首阳岛,其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
    川伯知道,田横之所以愿意妥协离开,全都是为了不连累岛上的其他人。
    一旦离开这座小岛之后,他定然不会活下去了。
    他是伯夷叔齐一样的人物,耻食秦粟。
    如此人物,生在这个时代,生在齐国,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就在田横离开后不久,川伯带着首阳岛上的五百门客,全都自杀身亡。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死报之。
    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讲道义看的很重。
    他们深受田横大恩,愿意舍弃正常的生活,和他隐居在荒岛救生。
    现在,田横为了不连累他们而选择了离去。
    他们在知道田横的心意之后,选择了自杀。
    ......
    田横并离开了首阳岛之后,与二人乘传前往洛阳。
    乘传,就是官府载人的车,相当于后世的公车。
    在距离洛阳三十里的时候,田横听到了门客们的死讯,感慨万千。
    扶苏当时正在洛阳。
    晚上,田横洗沐之后,整理衣衫,对使者说道:
    “我本不欲降秦,所以随你前来,不过是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
    “如今,他们都去了,我也没有面目在苟活于世了。”
    “扶苏之所以想要见我,不过是想看一看我长什么样子罢了。”
    “现在,扶苏就在洛阳,今夜我斩下自己的头颅,请你连夜奔驰三十里间,送给扶苏,让他好好看那一下,我田横就长这个样子。”
    “替我带一句话给扶苏,他赢了,我们都输了。请他务必善待齐地的百姓。”
    说完,田横自刎而死。
    临死之前,他仍然心怀故国,希望扶苏能够善待齐国的百姓。
    对于扶苏十分不敬,直接称呼扶苏的名号。
    也对,他现在已经了无牵挂了。
    扶苏看到田横的头颅之后,十分感慨。
    五百门客先死,田横后死,他们心怀故国,宁愿死也不愿意为大秦所用。
    如此人物,可惜了。
    不过,扶苏还是以以礼厚葬了田横和他的门客们,并将他们的故事广为传播。
    虽然大家的立场不同,但是他们这种忠义爱国精神,显然值得所有大秦人学习。
    ......
    秦二世四年春二月。
    一切都按照扶苏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朝中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在经过初期的改革之后,目前大秦已经走上了正轨,不需要在做什么调整,只需要埋头赶路就行了。
    所以,这时候扶苏的工作强度直线下降。
    正当大秦的国力飞速发展的时候,大秦的西部发生了变乱。
    当年头曼单于扣边的时候,战线拉的很长。
    蒙恬作战的北线战场是秦匈战争的主战场,战斗最为激烈,死伤最为惨重。
    而王离所在的西线战场,战斗轻度就低了许多。
    当时,并没有过多的提及。
    王离面对的敌人,就是如今的北单于冒顿。
    当时他还是头曼单于的左贤王,统领者西方的部族向大秦进攻。
    由于冒顿一开始就存有异心,刻意的保存了实力,因此王离的主要敌人就是匈奴的浑邪王与休屠王。
    他们不是匈奴人的直系,战斗力很弱,被王离打得很惨。
    这一战之后,王离占领了大半个河西之地。
    后来头曼单于大败,浑邪王与休屠王私下里和大秦议和。
    双方按照目前的占领线作为分界,不再进行战争,双方维持了表面的和平。
    冒顿单于北上之后,这里彻底成为了他们的地盘。
    他们本以为,大秦很快就会撤走,没想到王离的军队竟然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