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我会怎么做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正派都不喜欢我仙骨风流解咒战纪龙蛇之拳镇山河仙骨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九世天雷淬仙骨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97章 我会怎么做
    就在这时候,就在李泽沧都陷入短暂沉思的时候,上次保险学课程上的事情再次发酵,刘副教授的导师,分管经济与管理学部的校委开始发难:
    “你是唯科技论,认为学校的发展重点在于理工科,认为文科、经济学、管理学都是无用的吗?”
    “我没有这么说,这些相对于理工科、相对于科学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也可以理解为枝叶。
    但枝叶始终不可能成长为主干,他们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但社会发展的本质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你上次说的保险公司……”
    被怼到脸上,李泽沧也直接怒了,爆发了,直接回怼道:
    “既然这位校委如此关注保险相关的事情,如此在乎保险公司的利益,那么我就针对你这个问题,结合我心中的北大改革,展开说一下我的思路和理念。”
    “就好像我在北大成立的状元帮一样,严格说起来这并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这只是一家披着互联网外衣的家教公司。
    虽然他并不赚钱,严谨点说是不能帮北大赚钱,但他取得的成绩、为北大获得的声誉,却是金钱不可以替代的。”
    “赚钱,就要用科技的力量,就好像汽车、飞机、手机、药品等等这些高科技产品。
    做就要做别人做不到的,让别人心甘情愿的花钱,甚至是不得不花钱。
    但所谓的文科类公司、企业,则不具备这种属性、特性。
    就好像银行、就好像保险公司,他们凭什么赚这么多的钱,他们赚的这些钱是谁的钱。”
    “您这样问,我就给您一个我的回答,如果我利用北大的名头,甚至直接就在北大成立一家类似于状元帮的保险公司。
    一切都是透明的,公平、公开、公正,有序可查的,固定的成本控制在一个范围、利润控制在一个范围,其余全部的获利全部投入到理赔中,按照利润的比率调整理赔的比率。”
    “你说我按照全公开、全透明的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模式,去成立打造一家全方位的保险公司,好不好。”
    “你,你,你,你这不是搅屎棍吗?你这样让其他保险公司怎么生存,让这些国企、这些员工怎么办?”
    “领导,貌似是你本末倒置了吧?
    保险公司的成立、发展,是为了这些国企保险公司?
    是为了这些员工?
    是为了税收吗?
    在我理解,不是应该为了保障这些受到灾难、疾病的人吗?”
    “你说我这是捣乱,这是搅屎棍,虽然我在成立状元帮之后,就考虑过成立这样一家保险公司,但是我一直也没有下定决心。
    我还是想着我这种理论抛出去之后,说不定很多保险公司会改变,但我现在从您、从您的爱徒身上,看不到一点这种改变。
    以点窥面,我现在倒是觉得我之前太过自私了。”
    “我应该立刻、马上成立这样的一家保险公司。
    如果你们不愿意以北大为主体牵头成立的话,那么就让我自己特立独行吧。
    想象一下,成立一家透明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保险公司,无论是寿险、财险全面覆盖。
    就好像我运营状元帮一样,利用大数据、网络、计算机,以超低的运营成本来运营这家公司。
    将利润控制在足够低的一个范围,其他的所有保费,全都用来理赔,用来回馈参保人员。
    甚至可以用部分资金来投资,现在的保险资金进入金融行业不是很流行吗,恰巧我也精通此道。”
    “大家想象一下,当有了这样一家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保险公司,是不是百分百体现了保险的本质,花小钱获得大保障、保户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保户身上、明明白白,这是不是才是、才符合保险的本质。”
    “你,你,你这样搞其他保险公司……”
    李泽沧直接很不礼貌的打断了这位校委的质问,直接反问道:
    “你到底是北大的校委,还是其他保险公司的领导,你到底是站在北大的角度、人民的角度,还是少部分既得利益获得者的保险公司的角度。”
    “我考虑他们干什么,他们又不给我钱、不给我发工资,我考虑的是良心、是北大、是人民,是收到苦难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民。”
    “现在我不站在悲天悯人的角度,不站在圣人的立场,就站在北大的角度、北大的立场:
    各位领导、各位校委,你们思考一下,当我们北大成立的这样一家保险公司。
    虽然他可能赚不到太多的钱,但当他的业务覆盖全国,当他的员工遍及各地,当他可以保护数以亿计的人民。
    无论是疾病、财产、车辆等等,大家想象一下,我们北大会得到什么、会获得什么。”
    “还是那句话,有时候金钱很重要,有时候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北大要么不赚钱,要赚钱的话就不要赚这些依靠行政命令垄断、依靠文字游戏欺骗的钱,就要赚别人赚不到的钱。
    比如我们攻克了某种疾病,发明了某种特效药,研发了某种技术……
    能走出去赚老外钱的公司、企业政府要大力扶持、支持。
    一切为了人民的企业政府要扶持、支持。
    那些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效率的企业公司,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道理,可是这些诸如保险公司的企业,我不知道他们的价值在哪儿?”
    每次谈到保险,小李同学总是义愤填膺、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气,他是真心瞧不上国内的这些保险公司,这些披着羊皮伪装和善的吃人的狼,吃的甚至还都是底层百姓的血汗钱。
    这时候老许说话了,打断了两人的争锋相对,以及李泽沧针对保险公司的滔滔不绝,微笑着问道:
    “能再给我们讲讲如果你成为校委,甚至说如果你是北大的校长,会做出那些具体的改变。”
    “有句老话,也不知道对错,叫做攘外必先安内,我认知有限,但我认为至少在现在的北大,这是很贴切的一句话。
    我们必须众志成城、合力一处,不要老是想着你锅里的、我碗里的,先想着把北大这个大蛋糕做大,大河有水小河淌。”
    “具体计划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近期计划,一个是远期规划。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一块我没有精心准备,不过也有过思考,只能泛泛而谈:
    先是要加强理工科的建设,增加理工科相关学院的资源倾斜,招生的时候进一步拉大理工科和文科的比例,哪怕因为定位的问题做不到全部理工科的清华,也最好能达到7比3甚至是8比2。
    甚至对于一些所谓的特长生,不管是体育特长生、还是文艺特长生,都不需要招收。
    还有一些落后地区的留学生、交换生,我们是北大,我们拥有着更高的使命,这些不需要我们做,也不应该浪费我们的资源。
    学校成立基金会,仿照美国大学的学校基金会模式,参与到在校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是教授老师的创业计划。
    遇到可以转化成产业的技术,直接参与投资。”
    “让学校有钱,然后钱用来作为研发投入,继续滚动,形成人才培养、尖端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同时人才的培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贴近市场、面向企业,让他们毕业之后就很快的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第二方面是对那些天才学生的发现,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空间,让其有机会在科研方面展示天赋,无论是高科技专利、诺贝尔奖;
    第三,学校现在应该贴近市场前沿,主动开设人工智能、芯片、动力电池、储能等相关专业、培养相关前沿人才。
    甚至博导带的博士生、研究生可以直接成为一个小团队,配合研发一个方向,以研发带学习,大项目可以相互配合。
    更是可以和企业合作,共同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让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教授团队始终接触第一线的科研难题,贴近现实搞研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