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半道当了逃兵

推荐阅读: 牧神记领主之兵伐天下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三界血歌无上丹尊次日曙光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夜天子盘龙之化身为竹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爷爷,我明白了。”
    “我不再纠结这件事了。”
    其实,齐广太也知道,自身的问题所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都是划定目标,完成目标,周而复始。
    从来就没有经历过失败。
    偏偏在叶如云这里,他刚划定好目标,还没真正开始,就失败了。
    这让他一时之间,很难接受。
    可有些事情。不接受也得接受。
    他总不能再跑过去横刀夺爱吧?
    一向高傲的他,绝对做不出那种事。
    而且,一旦夺失败了,更加丢人。
    晚饭结束,回到房间,齐广太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定要学会接受失败。
    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自我疏解。
    然后,他就打开了手机。
    刚解锁,就弹出一条新闻热点。
    “江北日报不按套路出牌,捧红宋乡长Ip,盘点新媒体时代那些网红官员。”
    在大学工作的时候,这种类型的新闻,齐广太都会直接略过。
    因为,跟他就没什么关系。
    但现在,他有了新的身份,关注的重点,也应该有所改变。
    于是,齐广太顺手点开了这条热点提醒。
    跳转链接。
    来到新闻界面。
    新闻的第一个配图,竟然是他下午刚刚见过的宋思铭。
    “什么情况?”
    齐广太皱了皱眉,查看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介绍了江北日报,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以宋思铭为主角的作品,让宋思铭成功出圈的事。
    也介绍了宋思铭的身份,江北省青山市澜沧县王寨乡的乡长。
    “乡长……”
    地方不比部委,升迁的速度要慢上许多,宋思铭工作五六年,就晋升正科,成为一乡之长,如果没有依靠背景,没有托关系,那说明宋思铭的个人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叶如云能看上宋思铭也算有情可原。
    不过,齐广太更为关注的,还是澜沧县王寨乡这个地方。
    因为,年前,他收到了一份国科院递交上来的报告。
    报告内容是戴浩淼院士团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业转化。
    商业转化的选址就是江北省青山市澜沧县王寨乡。
    对于把这么一个高精尖项目,放到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无论齐广太个人,还是部内领导,都有些难以理解。
    在他们看来,这种高精尖项目,理应放在国内的几个超一线城市,哪怕是江北省的省会江台,都不够格。
    可戴浩淼院士团队,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选择了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地方。
    到时候人的问题怎么解决?
    那些高科技人才能接受去穷乡僻壤工作?
    连人都没有,怎么转化?
    正因为存在诸多异议,那份本应该在年前批复的报告,直接到现在,还放在齐广太的办公桌上。
    “宋思铭会不会是项目选址的决定性因素?”
    齐广太随后就联想到了宋思铭。
    单凭硬件条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业转化,下辈子都轮不到王寨乡,所以,只能是软件起了作用。
    而所谓的软件,说白了就是人。
    齐广太不禁开始怀疑宋思铭是不是靠着叶家的影响力,才拿下这个项目,以此增加自己的政绩。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齐广太思忖片刻,拨通了国科院副院长柴高寒的电话。
    “柴院长,过年好啊!”
    电话接通,齐广太先问候柴高寒。
    国科院和科技部一样,是正部级架构,国科院的副院长,是标准的副部级领导,比齐广太这个副司长高了整整两级。
    “齐教授,不,现在,不应该叫齐教授了,应该叫齐司长。我年前,就想给齐司长打电话,问问齐司长在新的岗位上,适不适应,结果一忙,又忘下了,年纪大了,记性实在是太差了。”
    电话那头的柴高寒笑着说道。
    他和齐广太可是太熟了。
    当初,劝说齐广太回国,帮助科大引进齐广太的,就是柴高寒。
    那时候,柴高寒还是科大的校长。
    引进齐广太没多久,柴高寒就有了工作上的调动。
    由科大校长,转任国科院的副院长。
    但他与齐广太的联系并没有中断,因为科大本身就是国科院下属的重点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柴高寒依旧是齐广太的领导。
    后来,齐广太成为科大二级学院的副院长,柴高寒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果没有二级学院副院长的行政职务,齐广太这次直接调任科技部二司的副司长,还真有点儿困难。
    “柴院长,我实在是有负您当初的厚望,半道当了逃兵。”
    齐广太却有些惭愧。
    柴高寒把他引进回来,直接给他正教授,正处级待遇,是想奔着院士的方向培养他,可不是让他以此为跳板入仕。
    这让齐广太感觉十分对不起柴高寒。
    “你家里的情况我都知道,我完全理解。”
    “我相信以您的能力,即便不从事科学研究,也能在其他方向发光发热,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柴高寒鼓励齐广太。
    “谢谢柴院长。”
    齐广太旋即转移到下一话题,“柴院长,有个事,我想问一下,年前,我收到了国科院关于戴浩淼院士人工智能大模型商业转化的项目报告,对于这个项目报告,您了解吗?”
    “了解。”
    “那个报告虽然没有我的签字,但也通过国科院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
    柴高寒回答道。
    “你也同意那样的选址吗?”
    齐广太追问道。
    “这……”
    柴高寒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其实,我是不太同意的,戴浩淼院士和合作单位选定的江北省青山市澜沧县王寨乡,过于偏僻了,配套设施也一般,我担心无法支撑起这种高精尖项目。”
    “国科院的其他领导,没有这种想法吗?”
    “为什么最后还是讨论通过了?”
    齐广太接着问。
    “这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你要想听,我就跟你详细地说一说。”
    柴高寒在电话里说道。
    “戴浩淼院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是科技部基金委资助的项目,对于项目后期的商业转化,科技部有一定的监督职责,还请柴院长详细讲明,不然那个报告,很容易被打回去。”
    齐广太说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