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祭祀武庙

推荐阅读: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领主之兵伐天下牧神记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三界血歌夜天子盘龙之化身为竹无上丹尊次日曙光武神主宰

    科研署对多种火器研发与改进,有的还在研发阶段,有的具备实战能力。
    后装铜火帽枪,后装合金火炮是在原有的火枪火炮基础上改进。
    经过试射,缺点不太明显。让江毅很满意,对参与研究的工匠给予奖励。
    后续会投入更多的钱,研究更先进更厉害的火器。
    各种冷兵器也会研究与改进,毕竟冷兵器也有优点。
    直到傍晚,江易才返回汉王宫,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又过了几天平静,汉国境内没有大事发生。
    各国商人陆续来汉国做生意,那些商人也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述律崇光又派使者来了,是向江易求助,同时表达歉意。
    南辽与大梁联合攻击北辽,致使领土减少。
    江易拒绝帮助北辽,上次购买商品占了很大便宜,又派兵企图占领西河区。
    汉军出手还击,并击退了北辽军。
    这个时候还有脸来求助,双方闹得不愉快才过去没多久。
    述律崇光听使者的回复,感到有些气愤。
    如今北辽孤立无援,西域各国怕得罪汉国,无法进入其境内进行贸易。
    所以有些西域国家跟北辽断交,也禁止出售商品给北辽。
    “唐阙派人送信给我,将士们剿灭当地造反势力还算比较顺利。只是有些世家暗中刷手段,给我军将士造成了一点麻烦。”
    看来永康帝的话不管用,当地势力为所欲为。
    如果他们继续给汉军制造麻烦,如有必要,就采取强硬措施。
    “他们怕将士们趁机占据当地,可能受到曹家挑唆。”
    刘峥看了一下江易递过来的奏章,也料到会发生这种事。
    “也好,只要他们把事情闹大了,我们就有理由占领那几个州。”
    如今,汉国跟大梁签订了互不犯协议。
    只要大梁先违反协议,汉军就有理由反击,并占领其地。
    为统一天下做准备,战争可以有计划进行。
    大梁大部分领土有很高的价值,北方辽国觊觎很久了。
    辽国一分为二,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再次统一。
    跟大梁短期友好合作,等待国内发生大变故,辽国出兵南下。
    江易若有所思片刻后,“听说永康帝病重。估计命不久矣,江澈治国能力不行,梁国也离灭亡不远了。”
    大梁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经药石无救。
    江易也没打算拯救大梁,只想着建立新王朝,打造新秩序。
    这个计划早在几年前就制定了,也按照计划进行。
    “等永康帝驾崩之后,就是我们夺取梁国江山之时,至少让他不成为亡国之君。”
    如此一来,也照顾到了永康帝的面子。
    至于那些兄弟姐妹未来如何?就在于他们是反抗,还是归顺。
    “听梁国那边不少人说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臣认为大王做得够好了。”
    刘峥实话实说,这可不是夸赞,这些年韩国帮大梁牵制住了辽国。
    可有些人就是不理解,把江易视为逆贼。
    “李望多次提起苏木,并请求我想办法把此人拉拢过来。”
    苏牧也是一位名将,让他留在南辽很屈才。
    “臣也有所耳闻,当年由北苏南李双武,北苏就是苏牧,南李就是李耿。”
    唯一可惜的是,李耿当年宁可战死。也不归降。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拉拢苏牧,让他成为汉国武将。
    这就是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多拉拢一些他国名将。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汉国虽然有不少武将,有几位年纪较大了,有不少才二十出头。
    作战经验尚浅,或者军事天赋不高。
    “苏牧对辽国比较忠心,他可能跟李耿一样,宁死不投靠他国。”
    有些武将有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的国家。
    “成可以肯定,苏牧不是那么愚忠。只是他的家人在辽国,不敢轻易投靠大王。”
    江易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
    换作是他,也会因家人安全,考虑投靠他国。
    “对了,去年我让人建造武庙,祭祀那些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武将。”
    江易今天看了公布尚书递交的奏章,武庙已经建造完成。
    耗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同时让人收集并整理历朝历代名将。
    把那些武将的排位放进武庙,享受世人祭祀。
    此举是为了提高武将的地位,让世人记住他们曾经的付出。
    “大王立了武庙,是否考虑再立一个文庙?天下武人是感到很荣耀,若是文人受到冷落,会有人说大王重武轻文。”
    这事可大可小,武将固然重要,文官同样重要。
    若是厚此薄彼,以后文官不会尽心尽力为汉国做事。
    江易还活着的时候,汉国还不会出现问题。
    或许他儿子能够稳住国内各方势力,到第三代以后,汉国就有可能出问题。
    文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考取功名,做了文官。
    最终得不到重视,必然心生怨恨,文人可能会投靠他国。
    “请大王明鉴,历史上也有不少文人为国家鞠躬尽瘁。请采纳陈的建议,立文庙,笼络天下人心。
    刘峥说这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汉国未来。
    “你所言有理,那就建造文庙。收集历朝历代有突出贡献的文官,让世人祭祀。”
    一开始,江易也没想那么多。听了刘铮所言,觉得确实忽略了文人的感受。
    今天下午打算去武庙祭拜一下历史上有名的武将,原定计划不变。
    “你回去准备一下,下午前往武庙祭拜那些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武将。”
    “臣这就回去准备。”
    刘峥告退了,为江易能够采纳建议而感到欣慰。
    当初投靠他没有选错,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能得到明主的赏识。
    很快到了下午,江易带着文武官员前往长安武庙祭祀。
    周围的百姓看热闹,等江易他们祭祀结束离开之后。
    百姓们才可以进入武庙祭祀,庙中也有他们崇拜的武将。
    不少文官心里犯嘀咕,为什么只立五庙而不立文庙。
    难道汉王只重视武将,认为文官的作用很小。
    其实不然,江易也是出于周围局势考虑。
    刘峥提醒了他,并给了一些建议,也采纳了。
    过几天会全国公告,让天下文人安心。
    武庙周围高度警戒,防止有刺客行刺。
    武庙外的百姓看到江易的车驾到来,顿时激动不已。
    他们欢呼雀跃,向江易打招呼。
    他向百姓们招手,有些百姓激动地落泪。
    这几年,在汉国过得太幸福了,江易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无比重要。
    由于出行计划保密,想要行事疆域的那些人,不可能知道他会来武庙祭祀。
    也就不能提前做好刺杀准备,就算来了,也很难成功的。
    保护江易的那些禁军武器装备精良,而且功夫也很高。
    靠近武庙的人要接受检查。任何有危害物品,都不能带进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