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魏国群臣震惊:王景竟想出如此歹毒的计策!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郡主是个乌鸦嘴我真不是乌鸦嘴第一序列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八零小甜宝她有乌鸦嘴

    魏国,金龙殿。
    朝堂外阳光明媚,朝堂上却一片死寂。
    魏惠子环视大殿,满脸失望之色,看了一眼身旁的大太监。
    大太监会意点头,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群臣纷纷抬头,退朝?
    魏国之外的列国都打成了一锅粥,这么关键的时候不该商议如何应对乱局、如何从中攫取利益吗?
    怎的就这般随意地退朝了?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丞相孙泰出列。
    “准!”
    “当今之势,楚国内乱,齐伐吴,赵伐燕,大乾浑水摸鱼,攫取大片城池。
    独我魏国什么也不做,已然落于人后了。
    臣请陛下与诸位同僚尽快商议出一个对策,我大魏不能毫无建树!”
    此言一出,朝臣们愤慨不已。
    先前三国联合起来威胁魏国,他们还以为列国都想繁衍生息,不愿卷入大战,这才威胁魏国。
    没想到列国暗中皆有动作!
    从各国的探子传回来的情况来看,赵国目前获利最多,一路向东北打到了辽东关,夺取城池十六座!
    齐国也是一路平推,越过盐湖之地,已经兵临吴国都城建康北面了。
    大乾在三国之中攫取的城池最少,却不费一兵一卒!
    只有魏国真个一动不动,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魏惠子嘴角扯动,“既然孙爱卿这么说了,诸位不妨议议吧。”
    一人拱手上前,“陛下,既然列国各有征伐,我大魏正好趁此机会伐韩,夺取阳城、丹陵等地,也好过无动于衷。”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附和,“不错,西失东取,以英武王带兵之能,定能轻易取此二城。”
    “齐伐吴、赵伐燕、乾偷楚,我大魏伐韩,列国正好无暇顾及!”
    “若不取城,此消彼长之下我大魏就是削弱!”
    “……”
    群情高涨。
    魏惠子眼底泛起意外惊喜,冲孙泰轻轻点头。
    群臣终于开窍了!
    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听到三国斩获,他早已急得心痒难耐。
    再这么下去,等时局已定,乾、赵、齐就开始打魏国的主意了。
    而孙泰也暗自欣喜不已。
    他得了某位存在的密信授意,替魏皇说出不便开口的事,果然得了赞赏!
    一人出声:“既要伐韩,该有出兵理由,否则别国干涉,却是麻烦。”
    “乾、赵、齐各自忙着攫取利益,怎有功夫干涉我大魏之事?”
    “大乾在河东之地有兵马未动,若要干涉,我大魏又该如何?”
    “榆关有左起将军跟魏武卒,你当是摆设?”
    “此前我大魏占据平阳地利,有王景、左起两位将军,更有偷袭先机,结果呢?”
    此言一出,不少朝臣看向角落里一直没吭声的王景。
    感受到众人目光,王景不由攥拳。
    该死!
    此前他主张袭取楚国城池被众人攻讦,他便再未发一言。
    如今事实证明他当时的主张是正确的。
    即便如此,他仍没吭声。
    没想到他都这样了,朝臣们还不忘嘲讽他!
    以他现在的处境,哪里还需要许良去离间!
    说到底,导致魏国目前处境的罪魁祸首是他吗?
    是魏皇自己啊!
    轻信什么魏行的话,让左起率军袭取河西之地,结果却被大乾杀的损失惨重。
    若不是自己被俘……
    王景心底叹息。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被俘。
    上至魏皇,中到魏婴,下到朝臣乃至百姓,都将河西大败的罪责都推到了他身上。
    便是他想建功,也没人愿意相信。
    魏惠子之所以用城池换他回来,似乎不是惦念他有功于魏国,而是不想被人诟病薄恩寡义,更不想承担河西大败的责任……
    面对群臣目光,王景只当没看到。
    群臣十分鄙夷。
    这种败军之将,竟还有面目站在朝堂之上。
    换了他们,或自刎于阵前,或主动请辞,总好过厚颜站在朝堂上,空享俸禄。
    群臣中,魏婴轻咳一声,“诸位,既要伐韩,本王愿意亲自带兵。
    但如陈大人所说,需得找到出兵的理由,
    否则列国干涉,难免纠缠不休。”
    群臣思维终于被强行拉回,再次议论开来。
    “就以韩国得国不正,韩智子言而无信,害古晋被瓜分……”
    此人还未说完,群臣纷纷看傻子一样看他。
    说韩国得国不正,他们魏国又能好到哪里去?
    韩赵魏三家分晋时,他们可都是在晋国的“尸体”上得了好处才立的国。
    老二笑话老三?
    “不若提出拿叶城跟韩国换阳城,小城换大城,他们必定不同意,届时我大魏便有了出兵理由。”
    “不可,此理由太过牵强。”
    “……”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始终没个定论。
    魏惠子刚开始还满是期待,听着听着就不由皱眉。
    这么多人,竟没一个人想出合适理由的!
    “孙爱卿,是你提出伐韩的,可有妙策让我大魏能顺理成章地伐韩?”
    “回,回陛下,微臣正在想。”
    “宇文爱卿,你是当朝大学士,我大魏第三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可有妙策?”
    “这……微臣惭愧。”
    “史爱卿,你通读经史,当知典故……你也想不到?”魏惠子冷哼,满面怒容“既然诸位都想不出好法子,那就退朝好好想吧。
    想得出,我大魏出兵伐韩。
    想不出,就看着乾、赵、齐坐大,将来出兵灭魏。
    朕做个亡国之君,尔等做个亡国之臣!”
    说了这些,他犹觉得不解气,怒声道,“我大魏号称人杰地灵,中原腹心,竟无一人想出出兵之策!
    许良一个还未加冠的黄口小儿,不过大乾一未开化的蛮夷,却能想出救国出兵之计。
    尔等难道不羞愧吗?”
    群臣赶忙低头,不愿在人前出丑。
    魏婴皱眉。
    魏皇言辞虽难听,却是事实。
    “诸位大人,”魏婴看向文臣之属,“平日里抨击、攻讦同僚,不是很会捏罪名吗?
    如今本王愿意亲自带兵伐韩,让你们找个理由都找不到?”
    魏惠子似被提醒,高声道:“是啊,朕当时决议换回王景将军,你们左一个通敌卖国,右一个大魏之耻……”
    王景深吸一口气,做了某种决定,拱手出列,“陛下,微臣或有一计,可让我大魏名正言顺地伐韩!”
    “嗯?”
    所有人再次把目光投向王景。
    魏惠子满眼狐疑,“王爱卿有何计?”
    王景压下心底种种纷杂情绪,仔细回想某人暗中来信给的建议,拱手作恭敬状,“陛下可派一使臣出使韩国。
    陛下赐其盟书、通商协定、使节等物,以示我大魏与其交好之意……”
    群臣错愕不已。
    王景是傻了?
    让你找理由伐韩,结果你让陛下派人跟韩国结盟?
    难不成是想结盟之后让韩国单方面撕毁盟约?
    魏惠子忍不住问道:“王爱卿,你是要伐韩,还是要保韩?”
    岂料王景神色不变,欠身道:“陛下请听微臣说完……
    只待使臣到了韩国大殿上,当着众多朝臣的面,累数韩皇之罪,待其动怒之时,只需了结自己的性命……
    陛下便可以韩国杀我大魏使臣,辱我大魏为由出兵伐韩!”
    “嘶——”
    群臣陡然瞪大眼睛,欲言又止。
    鸿胪寺卿魏虔下意识一颤,拱手进言:“陛下,不可啊!”
    若魏惠子采纳此计,则出使魏国的人选定然优先从鸿胪寺出。
    他虽然是鸿胪寺卿,照理说这种事不会轮到他。
    可……万一呢?
    就算不是他,人也是从鸿胪寺出。
    此后朝臣们会怎么看他?
    鸿胪寺里的下属们会怎么看他?
    难保不会有人当面、背后议论:“看啊,这位就是鸿胪寺卿魏虔魏大人,跟着他,小命不保……”
    然而魏惠子却是与魏婴对视一眼后,各自目光灼灼。
    王景所献之计,可行!
    他冷冷看向魏虔:“怎么,魏爱卿,朕记得往日里你曾在朕面前慷慨陈词,说定当不负所望,不辱使命,在出使一事上不惧凶险吗?
    怎么,如今没这份心气了?”
    “这……”魏虔神色一僵。
    那些话他也就说说而已,若不怕死,他用得着当文臣?
    魏婴忽然开口,“陛下,魏虔为大魏促成魏、齐盟约,屡有大功。”
    顿了顿,他又道,“再者,此事虽是为大魏建功立业,却也得有人自愿。
    是以微臣以为人选不必拘泥于鸿胪寺,凡有自愿者皆可。”
    魏惠子点头,扫视文臣之列,“王弟言之有理。
    诸位爱卿,可有毛遂自荐的?
    不管是谁,只要愿为我大魏出使魏国,死后朕定当给予无限哀荣!
    其妻儿老小,我大魏必当竭力赡养。
    其子嗣世代承爵!”
    被扫视的文臣纷纷低头,不敢与魏惠子对视。
    死后哀荣、子孙承爵,这些固然美好,却是要他们的命啊!
    魏虔身后,鸿胪寺少卿车英咬牙拱手道:“陛下,此计既是王老将军想出来的,不如让他出使韩国。
    旁人,或许无法真正用出此计之妙!”
    群臣的目光又被这一句话重新引向王景。
    王景拱手摇头,“出使他国乃是文臣之职,王某岂能越俎代庖?”
    车英反驳,“两军阵前厮杀,或谈或战,也有派使者的,难道都是文官?”
    王景点头,“车大人所言不错,但出使他国需得才思敏捷,精于言辞。
    王某乃武将,不善言辞。”
    魏惠子也点头道:“不错,朕记得诸位爱卿有不少人常有感慨,或是‘恨不能投笔从戎,杀敌报国’,或是‘此身何足惜,为国而已’,又或是……
    每每看到这样文章,朕心下甚是感动啊!”
    文臣中,被魏惠子“点名”的几人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头愈低,恨不得要将头埋到胸口。
    魏惠子所说的豪言壮语,皆是他们得意之作。
    这些文作,或是成了魏国书院学子的必学经典,或是被太学引来给学子明志。
    不想这些让他们扬名的名句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朝臣中,不少人再次看向王景,心下暗骂不已。
    这狗贼,怎会想出如此歹毒的计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