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98 章 第一百九十八集
推荐阅读: 老婆跟人跑了,我不摆了、 八零,易孕美人专治禁欲绝嗣大佬、 纯阳武神、 牧神记、 无上丹尊、 东晋北府一丘八、 暗月纪元、 神族下凡、 快穿:女配又跪了、 三寸人间、
文德元年三月六日,唐僖宗李儇驾崩,遗诏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改名为李敏。
”(style="display:none
三月八日,皇太弟李敏在唐僖宗李儇的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昭宗,时年二十二岁。
”(style="display:none
任命司空韦昭度暂时代理宰相。
”(style="display:none
三月十二日,接见群臣,开始处理政务。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敏喜欢读有关典章文物制度方面的书,特别重视儒家学术,精神气质雄杰英武,有唐武宗李炎的遗风。
”(style="display:none
因为先朝的声威,武功不能振作,国家的命脉逐渐衰微,因而唐昭宗李敏尊重和礼遇大臣,审慎地推行治国的方法,目的在于恢复和扩展先朝的旧业,以统一全国的号令。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敏即位之初,朝廷内外都很称赞他。
”(style="display:none
十一月,改御名为李晔。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即位的第一年,主要的政治问题仍然是宦官控制朝政的问题,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力排众议拥立唐昭宗李晔即位的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这个人从来没有像他哥哥唐僖宗李儇依赖西川监军使田令孜那样依赖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
”(style="display:none
表面上,唐昭宗李晔一再对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表示尊敬。
”(style="display:none
同时,却尽量的回避与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等人的接触,政事都和宰相们商议。
”(style="display:none
暗地里,唐昭宗李晔经常与大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的表哥凌云要求出任节度使,因为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的从中阻挠,凌云没能当上节度使。
”(style="display:none
后来,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担心凌云同自己争权夺势,先是主动的提出了让凌云出任黔南节度使,然后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的亲信把黔南节度使凌云所乘的船弄沉,黔南节度使凌云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了。
”(style="display:none
不久,唐昭宗李晔得知了黔南节度使凌云的真正死因,对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痛恨非常。
”(style="display:none
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对权力的争夺,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都成为了唐昭宗李晔的最大敌人,因此唐昭宗李晔决心将其铲除。
”(style="display:none
为了除掉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唐昭宗李晔对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的干儿子进行了拉拢,挑拨双方的矛盾。
”(style="display:none
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采用离间的办法,使他们反目为仇,先是封天威军使杨守立为六军统领,并赐姓李,赐名顺节。
”(style="display:none
不到一年,连续提升为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寻加同平章事。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笼络住了天武都头李顺节以后,对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便不再假以颜色了。
”(style="display:none
此后,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和唐昭宗李晔的矛盾公开化了。
”(style="display:none
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写信给了他在各地的干儿子,让他们拥兵自立。
”(style="display:none
他的干儿子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开始不向唐廷进贡,并且还上书攻击朝廷。
”(style="display:none
对此,唐昭宗李晔也毫不示弱,于大顺二年,夺了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
”(style="display:none
监军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了长安拒不上任,同时,上奏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唐昭宗李晔进行要挟。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趁机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看到了要挟不成,反而失了兵权,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当中,然后自己逃到了商山隐居。
”(style="display:none
不久,他又回到了长安昭化坊的官邸。
”(style="display:none
其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他的家中探望。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唐昭宗李晔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
”(style="display:none
他还指示兴元节度使杨守亮要“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唐昭宗李晔抗衡。
”(style="display:none
此时,唐昭宗李晔得知了上将军杨复恭同兴元节度使杨守信合谋造反。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正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他把以往搜集到了的上将军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了,派天威都将李顺节等人带兵前去逮捕上将军杨复恭。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令其家人抗拒官兵,兴元节度使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发生了大战,从白天一直打到了深夜。
”(style="display:none
这时,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要趁乱打劫,唐昭宗李晔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着人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
”(style="display:none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崇望看到了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
”(style="display:none
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跟着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崇望前去助战。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看到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崇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着全家出逃,直奔兴元。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来到了兴元之后,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唐昭宗李晔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与之对抗。
”(style="display:none
经过了一年多的战斗,上将军杨复恭的军队被陇西郡王李茂贞打败。
”(style="display:none
最终,上将军杨复恭在逃亡的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了。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出逃之后,天威都将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被唐昭宗李晔纳入了铲除的名单之中。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命令两军中尉刘景暄铲除天威都将李顺节。
”(style="display:none
两军中尉刘景暄以唐昭宗李晔的名义召天威都将李顺节入宫,天威都将李顺节带着三百士兵来到了宫门,宫门侍卫拦住了随行的军士,只让天威都将李顺节一人进宫。
”(style="display:none
天威都将李顺节一进宫,即被埋伏的士兵所杀。
”(style="display:none
经过了一系列的斗争,唐昭宗李晔初步的掌握了权力,狠狠的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了重创。
”(style="display:none
但是在打击宦官势力的过程当中,另一个令唐昭宗李晔头痛的难题又出现了,这就是越来越庞大的藩镇势力。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时期,藩镇势力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style="display:none
面对这种情况,唐昭宗李晔认识到了皇室微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足够震慑诸侯的武装力量,所以藩镇才各自拥兵,目无天子。
”(style="display:none
唐僖宗李儇时期,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的摧毁了。
”(style="display:none
因此,唐昭宗李晔即位后不久,便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得十万之众,“欲以武功胜天下。”
”(style="display:none
在禁军初建之后,唐昭宗李晔便开始了对藩镇的斗争。
”(style="display:none
文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唐昭宗李晔任命西川节度使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阆州防御使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
”(style="display:none
二十五日,下诏剥夺了神策军左龙武统军陈敬瑄了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style="display:none
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领兵的行营招讨使韦昭度是个文人,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不少,却是新建的,缺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不堪大战,所以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成了讨伐的主力军。
”(style="display:none
然而,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既然得到了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也就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了,他一边扩充兵力,一边收拢人心。
”(style="display:none
当时,绵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拥兵自保,多者万人,少的也有千余人,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四处游说,将这些人收拢在了自己的麾下。
”(style="display:none
这些地方土豪在当地都有一些号召力,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都大大的增长了。
”(style="display:none
经过了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已经基本掌握在了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的手中。
”(style="display:none
这时,唐昭宗李晔因为和陇西郡王李克用的战斗失利了,被迫召回了征西川的军队。
”(style="display:none
可是,知三使留后兼行营招讨使王建却没有跟随行营招讨使韦昭度回长安,而是留在了西川,同时切断了和唐王朝的联系,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style="display:none
在讨伐西川的同时,当时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东平王朱温、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联军打败了,这对唐昭宗李晔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对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一直没有好感。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仅此一点就使深受传统民族观念影响的唐昭宗李晔对他怀有疑虑,而且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带领的这支军队对唐朝也是功过参半。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曾经帮助唐朝消灭了大齐皇帝黄巢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经兵临长安,逼迫唐僖宗李儇再度流亡,唐昭宗李晔自己也饱受颠沛之苦。
”(style="display:none
但是最重要的是,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势力当中,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沙陀军队最强大。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兵多将广,势力庞大,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强藩之一。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要削弱强藩,首先便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列入了打击的对象。
”(style="display:none
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多,也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相抗衡,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
”(style="display:none
与此同时,东平王朱温、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三人上书表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不除,终是国患,因此要继续攻打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接到了奏章之后,更是喜上加喜,如果出现了两败俱伤的局面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style="display:none
但是,唐昭宗李晔的心头也有一些不安,毕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大齐皇帝黄巢起义之中为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趁着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新败去讨伐,从情理之上说不过去。
”(style="display:none
更重要的是,东平王朱温、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的军队能否再次打败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还是个疑问。
”(style="display:none
如果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失败了还好说,万一他胜利了,唐昭宗李晔自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感到了事情难以决断,便召开了殿前会议,令三省及御史台四品以上官员讨论此事,没有想到除了几个大臣同意以外,绝大部分大臣都反对。
”(style="display:none
但是最终,唐昭宗李晔还是决定下诏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style="display:none
于是,唐昭宗李晔任命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张浚为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又任命了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讨伐联盟,择日向李克用所在的领地出发。
”(style="display:none
李克用认为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所率领的中央禁军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东平王朱温虽然实力强劲,但是由于领地四周敌人众多,无法全力进攻,对自己尚不能构成重大的威胁;只有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所率领的军队才是自己的真正对手。
”(style="display:none
于是,他派遣少部分的人马去对付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和东平王朱温,自己则率领着主力部队抵御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率领着中央禁军,一心只想为朝廷多占些土地,生怕被同行的几个节度使抢去,于是不顾实力的弱小,一味的向前,正好遇到了号称河东第一猛将的汾州刺史李存孝。
”(style="display:none
汾州刺史李存孝虽然带的军队不多,但是面对着十倍于自己的官兵却毫不惊慌,他设计诱使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的前锋中了自己的埋伏,轻易地活捉了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的前锋官。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大军的失利,大大的挫伤了联军的士气,东平王朱温的军队也没有什么进展,反而吃了几个败仗。
”(style="display:none
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虽然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但是当李克用率领着主力部队赶到了之后就难以抵挡了,接连吃了败仗,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狼狈的逃走了,人马损失了一万多,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的儿子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的女婿都成了李克用的俘虏。
”(style="display:none
在打败了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之后,李克用率领着大军掉头杀向了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轻松地击溃了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到此告一段落。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面对着这种结局,心中懊恼自己的判断失误;沮丧自己即位之后所做的削藩努力通通付之东流;伤心自己组建的禁军在这一战之中损失殆尽;恐惧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以武力相威胁。
”(style="display:none
为了平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怒火,唐昭宗李晔罢免了当初赞成出兵的官员。
”(style="display:none
这两次失败,使唐昭宗李晔的威望损失殆尽,逐渐的沦落为了诸侯们随意侮辱的对象。
”(style="display:none
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加藐视,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对手就是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
”(style="display:none
此时的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已经加封为了陇西郡王,势力有了大的发展,他开始对朝政关心起来了,有了当皇帝的意思。
”(style="display:none
一些大臣认为他指手画脚,眼中没有君主,便对他加以斥责。
”(style="display:none
陇西郡王李茂贞不肯服软,立即修书一封反击。
”(style="display:none
朝中一些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也和陇西郡王李茂贞联合,对抗其他的大臣,这使陇西郡王李茂贞更加的骄横,言语当中经常有不恭敬之词。
”(style="display:none
三月八日,皇太弟李敏在唐僖宗李儇的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昭宗,时年二十二岁。
”(style="display:none
任命司空韦昭度暂时代理宰相。
”(style="display:none
三月十二日,接见群臣,开始处理政务。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敏喜欢读有关典章文物制度方面的书,特别重视儒家学术,精神气质雄杰英武,有唐武宗李炎的遗风。
”(style="display:none
因为先朝的声威,武功不能振作,国家的命脉逐渐衰微,因而唐昭宗李敏尊重和礼遇大臣,审慎地推行治国的方法,目的在于恢复和扩展先朝的旧业,以统一全国的号令。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敏即位之初,朝廷内外都很称赞他。
”(style="display:none
十一月,改御名为李晔。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即位的第一年,主要的政治问题仍然是宦官控制朝政的问题,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力排众议拥立唐昭宗李晔即位的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这个人从来没有像他哥哥唐僖宗李儇依赖西川监军使田令孜那样依赖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
”(style="display:none
表面上,唐昭宗李晔一再对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表示尊敬。
”(style="display:none
同时,却尽量的回避与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等人的接触,政事都和宰相们商议。
”(style="display:none
暗地里,唐昭宗李晔经常与大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的表哥凌云要求出任节度使,因为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的从中阻挠,凌云没能当上节度使。
”(style="display:none
后来,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担心凌云同自己争权夺势,先是主动的提出了让凌云出任黔南节度使,然后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的亲信把黔南节度使凌云所乘的船弄沉,黔南节度使凌云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了。
”(style="display:none
不久,唐昭宗李晔得知了黔南节度使凌云的真正死因,对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痛恨非常。
”(style="display:none
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对权力的争夺,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杨复恭都成为了唐昭宗李晔的最大敌人,因此唐昭宗李晔决心将其铲除。
”(style="display:none
为了除掉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唐昭宗李晔对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的干儿子进行了拉拢,挑拨双方的矛盾。
”(style="display:none
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采用离间的办法,使他们反目为仇,先是封天威军使杨守立为六军统领,并赐姓李,赐名顺节。
”(style="display:none
不到一年,连续提升为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寻加同平章事。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笼络住了天武都头李顺节以后,对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便不再假以颜色了。
”(style="display:none
此后,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和唐昭宗李晔的矛盾公开化了。
”(style="display:none
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写信给了他在各地的干儿子,让他们拥兵自立。
”(style="display:none
他的干儿子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开始不向唐廷进贡,并且还上书攻击朝廷。
”(style="display:none
对此,唐昭宗李晔也毫不示弱,于大顺二年,夺了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
”(style="display:none
监军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了长安拒不上任,同时,上奏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唐昭宗李晔进行要挟。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趁机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看到了要挟不成,反而失了兵权,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当中,然后自己逃到了商山隐居。
”(style="display:none
不久,他又回到了长安昭化坊的官邸。
”(style="display:none
其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他的家中探望。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唐昭宗李晔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
”(style="display:none
他还指示兴元节度使杨守亮要“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唐昭宗李晔抗衡。
”(style="display:none
此时,唐昭宗李晔得知了上将军杨复恭同兴元节度使杨守信合谋造反。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正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他把以往搜集到了的上将军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了,派天威都将李顺节等人带兵前去逮捕上将军杨复恭。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令其家人抗拒官兵,兴元节度使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发生了大战,从白天一直打到了深夜。
”(style="display:none
这时,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要趁乱打劫,唐昭宗李晔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着人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
”(style="display:none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崇望看到了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
”(style="display:none
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跟着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崇望前去助战。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看到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崇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着全家出逃,直奔兴元。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来到了兴元之后,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唐昭宗李晔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与之对抗。
”(style="display:none
经过了一年多的战斗,上将军杨复恭的军队被陇西郡王李茂贞打败。
”(style="display:none
最终,上将军杨复恭在逃亡的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了。
”(style="display:none
上将军杨复恭出逃之后,天威都将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被唐昭宗李晔纳入了铲除的名单之中。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命令两军中尉刘景暄铲除天威都将李顺节。
”(style="display:none
两军中尉刘景暄以唐昭宗李晔的名义召天威都将李顺节入宫,天威都将李顺节带着三百士兵来到了宫门,宫门侍卫拦住了随行的军士,只让天威都将李顺节一人进宫。
”(style="display:none
天威都将李顺节一进宫,即被埋伏的士兵所杀。
”(style="display:none
经过了一系列的斗争,唐昭宗李晔初步的掌握了权力,狠狠的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了重创。
”(style="display:none
但是在打击宦官势力的过程当中,另一个令唐昭宗李晔头痛的难题又出现了,这就是越来越庞大的藩镇势力。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时期,藩镇势力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style="display:none
面对这种情况,唐昭宗李晔认识到了皇室微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足够震慑诸侯的武装力量,所以藩镇才各自拥兵,目无天子。
”(style="display:none
唐僖宗李儇时期,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的摧毁了。
”(style="display:none
因此,唐昭宗李晔即位后不久,便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得十万之众,“欲以武功胜天下。”
”(style="display:none
在禁军初建之后,唐昭宗李晔便开始了对藩镇的斗争。
”(style="display:none
文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唐昭宗李晔任命西川节度使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阆州防御使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
”(style="display:none
二十五日,下诏剥夺了神策军左龙武统军陈敬瑄了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style="display:none
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领兵的行营招讨使韦昭度是个文人,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不少,却是新建的,缺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不堪大战,所以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成了讨伐的主力军。
”(style="display:none
然而,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既然得到了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也就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了,他一边扩充兵力,一边收拢人心。
”(style="display:none
当时,绵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拥兵自保,多者万人,少的也有千余人,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四处游说,将这些人收拢在了自己的麾下。
”(style="display:none
这些地方土豪在当地都有一些号召力,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都大大的增长了。
”(style="display:none
经过了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已经基本掌握在了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王建的手中。
”(style="display:none
这时,唐昭宗李晔因为和陇西郡王李克用的战斗失利了,被迫召回了征西川的军队。
”(style="display:none
可是,知三使留后兼行营招讨使王建却没有跟随行营招讨使韦昭度回长安,而是留在了西川,同时切断了和唐王朝的联系,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style="display:none
在讨伐西川的同时,当时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东平王朱温、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联军打败了,这对唐昭宗李晔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对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一直没有好感。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仅此一点就使深受传统民族观念影响的唐昭宗李晔对他怀有疑虑,而且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带领的这支军队对唐朝也是功过参半。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曾经帮助唐朝消灭了大齐皇帝黄巢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经兵临长安,逼迫唐僖宗李儇再度流亡,唐昭宗李晔自己也饱受颠沛之苦。
”(style="display:none
但是最重要的是,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势力当中,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沙陀军队最强大。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兵多将广,势力庞大,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强藩之一。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要削弱强藩,首先便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列入了打击的对象。
”(style="display:none
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多,也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相抗衡,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
”(style="display:none
与此同时,东平王朱温、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三人上书表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不除,终是国患,因此要继续攻打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接到了奏章之后,更是喜上加喜,如果出现了两败俱伤的局面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style="display:none
但是,唐昭宗李晔的心头也有一些不安,毕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大齐皇帝黄巢起义之中为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趁着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新败去讨伐,从情理之上说不过去。
”(style="display:none
更重要的是,东平王朱温、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的军队能否再次打败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还是个疑问。
”(style="display:none
如果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失败了还好说,万一他胜利了,唐昭宗李晔自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感到了事情难以决断,便召开了殿前会议,令三省及御史台四品以上官员讨论此事,没有想到除了几个大臣同意以外,绝大部分大臣都反对。
”(style="display:none
但是最终,唐昭宗李晔还是决定下诏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style="display:none
于是,唐昭宗李晔任命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张浚为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又任命了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讨伐联盟,择日向李克用所在的领地出发。
”(style="display:none
李克用认为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所率领的中央禁军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东平王朱温虽然实力强劲,但是由于领地四周敌人众多,无法全力进攻,对自己尚不能构成重大的威胁;只有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左武卫将军赫连铎所率领的军队才是自己的真正对手。
”(style="display:none
于是,他派遣少部分的人马去对付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和东平王朱温,自己则率领着主力部队抵御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率领着中央禁军,一心只想为朝廷多占些土地,生怕被同行的几个节度使抢去,于是不顾实力的弱小,一味的向前,正好遇到了号称河东第一猛将的汾州刺史李存孝。
”(style="display:none
汾州刺史李存孝虽然带的军队不多,但是面对着十倍于自己的官兵却毫不惊慌,他设计诱使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的前锋中了自己的埋伏,轻易地活捉了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的前锋官。
”(style="display:none
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大军的失利,大大的挫伤了联军的士气,东平王朱温的军队也没有什么进展,反而吃了几个败仗。
”(style="display:none
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虽然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但是当李克用率领着主力部队赶到了之后就难以抵挡了,接连吃了败仗,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狼狈的逃走了,人马损失了一万多,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的儿子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的女婿都成了李克用的俘虏。
”(style="display:none
在打败了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左武卫将军赫连铎之后,李克用率领着大军掉头杀向了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轻松地击溃了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到此告一段落。
”(style="display:none
唐昭宗李晔面对着这种结局,心中懊恼自己的判断失误;沮丧自己即位之后所做的削藩努力通通付之东流;伤心自己组建的禁军在这一战之中损失殆尽;恐惧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以武力相威胁。
”(style="display:none
为了平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怒火,唐昭宗李晔罢免了当初赞成出兵的官员。
”(style="display:none
这两次失败,使唐昭宗李晔的威望损失殆尽,逐渐的沦落为了诸侯们随意侮辱的对象。
”(style="display:none
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加藐视,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对手就是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
”(style="display:none
此时的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已经加封为了陇西郡王,势力有了大的发展,他开始对朝政关心起来了,有了当皇帝的意思。
”(style="display:none
一些大臣认为他指手画脚,眼中没有君主,便对他加以斥责。
”(style="display:none
陇西郡王李茂贞不肯服软,立即修书一封反击。
”(style="display:none
朝中一些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也和陇西郡王李茂贞联合,对抗其他的大臣,这使陇西郡王李茂贞更加的骄横,言语当中经常有不恭敬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