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关中为王(10)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 海贼之大将赤犬、 我的游戏副本是三国、 最强上门女婿、 天道天骄、 重生逆流崛起、 天门、 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 入梦诸天万界、 小说男主角叫冷少霆、
美酒倩女对多数男人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何况刘邦本来就是个贪杯恋色的男人。酒力助兴,他把一个宫女紧紧地搂在怀中。此刻,他的思维昏然痴迷,脑海中什么军政大事、什么前途命运,一切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他只想就在这温柔的丝竹声和奇香的脂粉气中永远陶醉下去,如果不是大庭广众,他还甚至会在那个宫女身上采取进一步的动作。
”(style="display:none
厅外一阵粗重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咚咚咚”,走进一位将军,横眉立目,面色酱红,神态甚是吓人。
”(style="display:none
“沛公,您是要打天下呢还是要做个大富翁呢?”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睁开痴迷的双眼,定睛一看,见来人是将军樊哙,他气呼呼喘着粗气怒视着自己。樊哙是刘邦的同乡好友,对刘邦的脾性非常了解,他看到刘邦走进后宫,许久不见出来便明白刘邦正在干什么事情,便气冲冲地闯了进来。乐声停止,舞女们惊恐地僵立着,一时不知所措。其中一位反应较快地宫女扭捏着走到樊哙身前,颤微微地说道:“将军辛苦了,何不坐下喝上几杯,好生歇歇呢?”
”(style="display:none
“滚开!”
”(style="display:none
樊哙双目一瞪,“妖女们还不快快退下,小心本将军的宝刀!”说完,腰刀已经横出。
”(style="display:none
宫女们见状,惊叫着纷纷外逃,那两个依在刘邦身上的宫女仓惶站起,情急之中撞翻了桌上的酒壶。
”(style="display:none
“啪”,刘邦一拍桌面,厉声斥道:“大胆樊哙,又要在此撒野,还不退下。”
”(style="display:none
樊哙的到来彻底打碎了刘邦的温柔梦境。极少对部下动怒的刘邦今天显然是发怒了,尽管这位部下是忠心耿耿的同乡至交。樊哙并不理会刘邦的怒气,仍然坦率陈言:
”(style="display:none
“沛公,秦朝是如何灭亡的?还不是因为这些奢侈淫逸的东西?您志在打天下,就不该留恋这些亡国的祸端,我们还是回军灞上吧!”
”(style="display:none
樊哙是屠夫出身,胸无一点文墨,勇多谋少应该是这位将军的恰当评论,但几年的军旅生涯中,耳濡目染,战友们的策谋对他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有时也会提出一些正确的战略谋划。
”(style="display:none
但做事,尤其是做大事,时机是关键。时机的选择有时直接关系做事的成败。
”(style="display:none
樊哙毕竟是个性急的粗人,在刘邦兴头正旺时而扫其兴致,引起刘邦的愤怒。
”(style="display:none
“还军灞上,要去你尽管去,我要从此住在这里。”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情绪中夹带着赌气的成份。
”(style="display:none
樊哙还想说些什么,刘邦已起身拂袖走进了内室。樊哙一跺脚,急急忙忙去找张良。
”(style="display:none
张良的心情跟樊哙一样焦急。张良深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度过安乐关甚至比度过生死关更难。“英雄难过美人关”,刘邦真得要在石榴裙下败北吗?
”(style="display:none
当张良拜见刘邦时,刘邦显然余怒未息。张良佯装不知,满脸赔笑,问道:“沛公何以不快?”
”(style="display:none
刘邦闷声不答。
”(style="display:none
张良避实就虚,一边在屋内踱着方步,一边若无其事地轻轻地自言自语:“这皇宫可真是个好地方啊!亭台楼阁、金银财宝、山珍海味、美酒佳人,好地方呢!唉!只可惜始皇、二世、子婴没福啊!”
”(style="display:none
“先生恐怕不单是来赞赏阿房宫的吧?”刘邦听出了张良的弦外之音。
”(style="display:none
“沛公您有福啊!”张良转过身来,但对刘邦的问话不做正面回答。
”(style="display:none
“先生有话明讲无妨。”刘邦有些沉不住气了,脸色也舒展了许多。
”(style="display:none
火候到了。
”(style="display:none
张良的表情严肃起来,但语气仍十分平和:
”(style="display:none
“先秦无道,我们才得以至此,沛公倘欲为天下除残去暴,就理应布衣素食。现今刚入秦地,就要坐享安乐,岂不是助纣为虐。”
”(style="display:none
讲到这里,张良故意停顿下来察看刘邦的反应。刘邦听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厌烦的神情。
”(style="display:none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将军犯颜强谏,话虽刺耳,但忠心可鉴,实是为沛公您的前途大业着想啊!”
”(style="display:none
张良面似心平气和,但话中对古今成败兴衰的揭示,特别是“秦无道”、“助纣为虐”等近乎苛刻的字眼,深深刺疼了刘邦几乎沉醉的心。
”(style="display:none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刘邦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着。
”(style="display:none
张良在一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刘邦。他知道,刘邦听从了他的劝谏,这一点可以从刘邦的表情上看出。
”(style="display:none
果然,刘邦在沉思少倾后,快步主动走上前来,紧紧地抓住了张良的双手,激动地说:“先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季一时昏噩,幸得先生指点,实在惭愧。”
”(style="display:none
“沛公,我向您请罪来了。”粗壮的声音刚落,樊哙已大步迈进室内。原来他一直在门外听着刘邦和张良的对话,刚才还焦急地扒着门缝偷看刘邦的反应。这会儿见刘邦已幡然醒悟,便急不可待闯了进来。
”(style="display:none
“将军何罪之有呢!”刘邦用调侃的语气说道,说完哈哈大笑。
”(style="display:none
张良与樊哙对视了一下,也哈哈大笑。
”(style="display:none
“传令封存府库、宫宝,还军灞上。”刘邦果断发布了命令。宏亮的声音在殿宇间回荡。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军队撤出了咸阳,回到灞上驻扎下来,可萦绕在关中百姓心头的疑虑和恐惧仍然没有消失,市井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谣言,部分兵卒偶然的扰民事件便为谣言的流传提供了口实,人心活动,惶惶不安,有人在做举家搬迁的准备,有人暗里招兵买马,要成立武装以求自保。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在关中人心目中仍然是个谜,只有通过刘邦的实际行动才能破解。
”(style="display:none
回军灞上以来,刘邦一直在思索破解之法。
”(style="display:none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刘邦向关中诸县的父老豪杰和部分原秦朝的地方官发出了请帖,邀请他们到灞上军营中“议事”。
”(style="display:none
何为“议事”。按照这些父老豪杰和官员们的理解,“议事”就是征粮索财的代称。他们不知道刘邦的胃口有多大,一路上,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像是赴法场似的。
”(style="display:none
走进大营,远远的就望见有一排人在等候。
”(style="display:none
走到近前,他们仔细向对面观望:大约十几个人,有文有武,个个精神抖擞。中间一人,面色白里透红,浓眉大眼,密黑的胡须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梳理,通顺干净,身着黄袍,腰系一条绿丝带,精干利落,身材虽不高,却显得威风凛凛。就在这些父老豪杰和官员们迟疑观望的时候,中间那个人却先说话了:“各位父老,一路辛苦,刘邦这厢有礼了。”说着抱拳拱手,深施了一礼。这就是刘邦。这些人吃惊了。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刘邦会亲自出帐迎接他们,并且还表现得彬彬有礼。“大王辛苦,大王辛苦……‘大王’是对当时拥兵自成一体的人的最高称呼。父老豪杰和官员们忙不迭地用‘大王’称呼刘邦,还礼致谢,不知是受宠若惊,还是恐惧,他们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style="display:none
对“大王”的称呼,刘邦听了当然十分愉悦。
”(style="display:none
“诸位请!”
”(style="display:none
刘邦身体一转,左手指路,很优雅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style="display:none
地方豪杰和官员们不敢先行,不约而同地都说:“大王先请,大王先请。”
”(style="display:none
刘邦也不推辞,迈步先走,地方豪杰们紧紧相随,进入了中军大帐。
”(style="display:none
中军大帐的陈设既不简陋也不繁杂,但给人一种肃穆的气势。这些人都是平生第一次涉足这类地方,既好奇又恐惧,想环视,不敢,低头垂目又不甘,眼神极不自然。
”(style="display:none
桌上备有酒菜,主人不动,这些人当然也不敢用。从刘邦表情看,他们似乎看不出什么凶兆,不过心中依然敲鼓,急急地等待看刘邦的下文。
”(style="display:none
“带上来。”
”(style="display:none
一声威严的断喝,着实让他们吓了一跳,主席位置上的刘邦正襟端坐,声色俱厉,和刚才的温良谦恭已判若两人。
”(style="display:none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得使这些父老豪杰和官员们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他们感觉到今天的生活像是在走钢丝,像是在攀峭壁,像是在履薄冰,步步提心吊胆,时时惊心动魄。刘邦要杀人,杀谁呢?雪亮锋利的刀刃会不会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这些人冒出了冷汗。
”(style="display:none
营帐内一阵骚动打断了他们的胡思乱想。三个下级军官被五花大绑地押了上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走到帐中,三个军官“扑通”一起跪倒,脑袋深深地埋下,一不响。
”(style="display:none
整个营帐内鸦雀无声,人们似乎连呼吸都屏住了。
”(style="display:none
空气凝固了,沉重得让人感到窒息。父老豪杰们直直地看着三个跪着的军官,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然也不知道刘邦把这三个人提上来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style="display:none
“啪!”有了声音。空气开始流动。
”(style="display:none
这是刘邦拍桌的响声。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眉头微蹙,面沉似水,威严的声音在大帐内回荡:
”(style="display:none
“本王起兵的本意就是除却暴秦,使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所以自起兵之日起,便时时恪守这一原则,不敢有丝毫遗忘。我军所过:秋毫无犯,百姓莫不夹道欢迎。”
”(style="display:none
说到这里,刘邦稍微停顿了一下,嗓音又突然提高了几度,用手一指三个军官:
”(style="display:none
“你们三个狂徒,胆大妄为,竟不顾本军原则,在光天化日下哄抢百姓财物,追逐调戏良家妇女,既祸害了百姓,又玷污了本军的声名,实在罪恶难赦。来呀,拉下去,斩!”
”(style="display:none
刘邦上述一番话既是对三个犯罪的军官讲,又是在对父老豪杰和军官们讲,他们中间有政治头脑的人已经明白了刘邦此举的意图。
”(style="display:none
刘邦指出的三个军官的罪行确是事实。
”(style="display:none
那是前三天的事,这三个军官喝多了酒,就在集市上撒野。因为是集市,人们一聚一散,消息很快大面积地传播,闹得沸沸扬扬。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当场斩杀了三个军官,一来以正军威,二来挽回已经造成的消极影响,重塑爱民的美好形象。
”(style="display:none
三个军官在被拖下去的时候,高喊“饶命”,刘邦不予理睬,文臣武将也没有一个上前来求情,他们都知道这件事的分量,其中的重大政治意义不是这三个人的身家性命能够比拟的。
”(style="display:none
三个军官在求饶声中送了命。营帐内又归于平静。
”(style="display:none
还是刘邦先打破了沉静。他又是向坐在下边的父老豪杰和官员们左右一抱拳,开口说道:
”(style="display:none
“诸公受惊了。邦自入关以来,军政事宜繁忙,对部下的约束稍有放松。对部下有祸害百姓之事,邦今日当面致歉。”
”(style="display:none
刘邦说完,站起身来,又向父老豪杰和官员们深施一礼。
”(style="display:none
父老豪杰和地方官们也都赶忙站起,向刘邦还礼。其中一个地方官恭敬地说道:
”(style="display:none
“大王入关,实在是关中人民的福分,大王爱民如子,土卒有不法行为,也是极偶然的个别现象,这是十分正常的,大王也不必愧疚。”“十分正常,十分正常。”其他人也都随附和。“诸位请坐。”刘邦一抬手,示意众人就座,同时他也缓缓坐下。又接着说道:“刚才诸位所言差矣。邦生于民,长于民,理当为民谋福,此乃邦一生志愿。兵不法,将之过,部卒祸乱百姓,邦实难辞其咎。”说到这里,刘邦把头转向他的文臣武将。“传我的命令,晓谕全军将士,今后若再有骚扰祸乱百姓者,格杀勿论。”“是。”众人齐声应道。“萧何,对遭士卒祸害的百姓人家,你要详尽调查,妥当善后,不仅要当面道歉,还要赔偿钱物,此事从速办理。”
”(style="display:none
“是。”萧何应声做答。
”(style="display:none
“大王英明。”父老豪杰中不知是谁带头喊起颂词。
”(style="display:none
“大王英明!”
”(style="display:none
“大王英明!”
”(style="display:none
帐内齐声高呼,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style="display:none
这是起事以来刘邦得到的最高级别的欢呼。刘邦听了心甜如蜜。
”(style="display:none
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进入关中后,刘邦确实也感觉到自己是个“王”了。虽然他也有不少担心,如秦民是否臣服,特别是关外势力强大的项羽及其他诸侯是否承认,这都是问题。不过刘邦还是一直有意地为自己树立“王”的形象,一言一行都在强化自己“王”的感觉。当然他的部下出于谨慎或者是习惯,依然还称他为“沛公”。
”(style="display:none
欢呼声落,刘邦向下环视一周,见众人都在专注地看着自己,完全一副毕恭毕敬的神态,刘邦非常满意,“王”的感觉又得到了体现,略一沉吟,又朗声说道:
”(style="display:none
“暴秦无道,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苛捐杂税,猛过于虎。尤其严刑峻法,迄今未有,百姓深受其苦。现本王已经过关,就要彻底废除这些严酷的法律。”
”(style="display:none
若讲秦朝刑律,确实严格残酷,长期以来这些刑律像套在脖子上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广大人民。使得人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苟延残喘。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话就等于砸碎了这个枷锁,所以当父老豪杰们听到刘邦的宣布后,他们的心情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style="display:none
于是,“大王英明”的欢呼声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又一次在营帐内响起。
”(style="display:none
声音稍平,刘邦接着又讲:
”(style="display:none
“不过,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本王进入关中,称‘关中王’,就要从善治理关中。为了维护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我今天要与大家约法三章。”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又故意停下,扫视了一下全场。
”(style="display:none
人人都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style="display:none
“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是我们古训。所以,本王今天与大家明确的第一条就是‘杀人者斩’。”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又停了下来。众人悄悄议论着,交换意见,都点头称许。
”(style="display:none
“第二条。”
”(style="display:none
刘邦话一出口,议论声便停息。
”(style="display:none
“第二条是伤人者治罪。”
”(style="display:none
又是赞许声。
”(style="display:none
“第三条:盗窃者治罪。”
”(style="display:none
帐内又是一片掌声。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话还没结束:
”(style="display:none
“暴秦无道,是说秦帝无道,各级地方官吏也身不由己,所以对原秦朝官吏本王既往不咎。但要求你们按照以上三条秉公办事,维护地方治安和百姓生产生活秩序。今日回去,你们首先要与各位父老豪杰一起,走街转巷,把本王的法令通知给全体关中百姓。”
”(style="display:none
“遵命。”这些官吏齐刷刷地站起,习惯地拿出了往日听差的姿势。
”(style="display:none
一切宣布完毕。刘邦命令摆酒加菜,款待来客,营帐内一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人们轮番向刘邦敬酒,歌功颂德,刘邦满心欢快,喜不自胜,他似乎更找到了“王”的感觉,直喝得昏昏然,飘飘然,欲舞欲仙。
”(style="display:none
酒席散的时候,太阳已经偏斜。
”(style="display:none
父老豪杰和官员们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刘邦设在灞上的营帐,返回各乡。
”(style="display:none
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往往成正比。刘邦“摒弃秦律”、“约法三章”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传播。疑团和恐惧消失了,人们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
”(style="display:none
慰问和感谢蜂拥而至。各条通往灞上的大道小路上,前往拜谢刘邦的百姓络绎不绝。
”(style="display:none
他们带给刘邦满心的感激之言的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慰问品。推车的,赶车的,提篮挎包的,装满了粮草酒肉。有的甚至赶来了成群的牛羊猪鸡……刘邦亲自接见了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不厌其烦地听着大同小异的赞美感谢之词,同时又进一步为自己做着“本军是仁义之师,本王爱民如子”的宣传。
”(style="display:none
但对百姓送来的慰问品,刘邦都一一婉言拒收。这一举动,使百姓对刘邦除了感激之外,又多了一层佩服的情愫。此时,刘邦在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救世主,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圣人。当然,这也正是刘邦所期盼的情景。
”(style="display:none
对某一事物强烈的反叛就是对这一事物反面的渴求。秦律严苛,秦帝暴戾,百姓深受其苦,也深表痛恨。秦朝灭亡,百姓正呼唤一位宽厚仁爱的人来执掌天下。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反秦朝而行之,收揽了民心,取得了百姓的拥戴和支持。
”(style="display:none
应该说刘邦是一位识时务的政治家。
”(style="display:none
暮秋的夜,清冷凄凉。夜风卷着枯草败叶,直冲横撞,发出呜呜的骇人响声。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在帐内踱着步,地板上投下了长长的孤单的身影。
”(style="display:none
白天,他风光体面地接待着一批批来访者,神气十足,到晚上,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style="display:none
派出的探马给他带来了他不愿听到的消息,项羽已经收服秦朝大将章邯,进军路线已经西移,行动神速,目标就是关中。
”(style="display:none
项羽的骄横跋扈让他害怕,项羽这样一个统帅着一支多达四十万兵强马壮的将领更让他害怕。
”(style="display:none
厅外一阵粗重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咚咚咚”,走进一位将军,横眉立目,面色酱红,神态甚是吓人。
”(style="display:none
“沛公,您是要打天下呢还是要做个大富翁呢?”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睁开痴迷的双眼,定睛一看,见来人是将军樊哙,他气呼呼喘着粗气怒视着自己。樊哙是刘邦的同乡好友,对刘邦的脾性非常了解,他看到刘邦走进后宫,许久不见出来便明白刘邦正在干什么事情,便气冲冲地闯了进来。乐声停止,舞女们惊恐地僵立着,一时不知所措。其中一位反应较快地宫女扭捏着走到樊哙身前,颤微微地说道:“将军辛苦了,何不坐下喝上几杯,好生歇歇呢?”
”(style="display:none
“滚开!”
”(style="display:none
樊哙双目一瞪,“妖女们还不快快退下,小心本将军的宝刀!”说完,腰刀已经横出。
”(style="display:none
宫女们见状,惊叫着纷纷外逃,那两个依在刘邦身上的宫女仓惶站起,情急之中撞翻了桌上的酒壶。
”(style="display:none
“啪”,刘邦一拍桌面,厉声斥道:“大胆樊哙,又要在此撒野,还不退下。”
”(style="display:none
樊哙的到来彻底打碎了刘邦的温柔梦境。极少对部下动怒的刘邦今天显然是发怒了,尽管这位部下是忠心耿耿的同乡至交。樊哙并不理会刘邦的怒气,仍然坦率陈言:
”(style="display:none
“沛公,秦朝是如何灭亡的?还不是因为这些奢侈淫逸的东西?您志在打天下,就不该留恋这些亡国的祸端,我们还是回军灞上吧!”
”(style="display:none
樊哙是屠夫出身,胸无一点文墨,勇多谋少应该是这位将军的恰当评论,但几年的军旅生涯中,耳濡目染,战友们的策谋对他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有时也会提出一些正确的战略谋划。
”(style="display:none
但做事,尤其是做大事,时机是关键。时机的选择有时直接关系做事的成败。
”(style="display:none
樊哙毕竟是个性急的粗人,在刘邦兴头正旺时而扫其兴致,引起刘邦的愤怒。
”(style="display:none
“还军灞上,要去你尽管去,我要从此住在这里。”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情绪中夹带着赌气的成份。
”(style="display:none
樊哙还想说些什么,刘邦已起身拂袖走进了内室。樊哙一跺脚,急急忙忙去找张良。
”(style="display:none
张良的心情跟樊哙一样焦急。张良深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度过安乐关甚至比度过生死关更难。“英雄难过美人关”,刘邦真得要在石榴裙下败北吗?
”(style="display:none
当张良拜见刘邦时,刘邦显然余怒未息。张良佯装不知,满脸赔笑,问道:“沛公何以不快?”
”(style="display:none
刘邦闷声不答。
”(style="display:none
张良避实就虚,一边在屋内踱着方步,一边若无其事地轻轻地自言自语:“这皇宫可真是个好地方啊!亭台楼阁、金银财宝、山珍海味、美酒佳人,好地方呢!唉!只可惜始皇、二世、子婴没福啊!”
”(style="display:none
“先生恐怕不单是来赞赏阿房宫的吧?”刘邦听出了张良的弦外之音。
”(style="display:none
“沛公您有福啊!”张良转过身来,但对刘邦的问话不做正面回答。
”(style="display:none
“先生有话明讲无妨。”刘邦有些沉不住气了,脸色也舒展了许多。
”(style="display:none
火候到了。
”(style="display:none
张良的表情严肃起来,但语气仍十分平和:
”(style="display:none
“先秦无道,我们才得以至此,沛公倘欲为天下除残去暴,就理应布衣素食。现今刚入秦地,就要坐享安乐,岂不是助纣为虐。”
”(style="display:none
讲到这里,张良故意停顿下来察看刘邦的反应。刘邦听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厌烦的神情。
”(style="display:none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将军犯颜强谏,话虽刺耳,但忠心可鉴,实是为沛公您的前途大业着想啊!”
”(style="display:none
张良面似心平气和,但话中对古今成败兴衰的揭示,特别是“秦无道”、“助纣为虐”等近乎苛刻的字眼,深深刺疼了刘邦几乎沉醉的心。
”(style="display:none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刘邦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着。
”(style="display:none
张良在一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刘邦。他知道,刘邦听从了他的劝谏,这一点可以从刘邦的表情上看出。
”(style="display:none
果然,刘邦在沉思少倾后,快步主动走上前来,紧紧地抓住了张良的双手,激动地说:“先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季一时昏噩,幸得先生指点,实在惭愧。”
”(style="display:none
“沛公,我向您请罪来了。”粗壮的声音刚落,樊哙已大步迈进室内。原来他一直在门外听着刘邦和张良的对话,刚才还焦急地扒着门缝偷看刘邦的反应。这会儿见刘邦已幡然醒悟,便急不可待闯了进来。
”(style="display:none
“将军何罪之有呢!”刘邦用调侃的语气说道,说完哈哈大笑。
”(style="display:none
张良与樊哙对视了一下,也哈哈大笑。
”(style="display:none
“传令封存府库、宫宝,还军灞上。”刘邦果断发布了命令。宏亮的声音在殿宇间回荡。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军队撤出了咸阳,回到灞上驻扎下来,可萦绕在关中百姓心头的疑虑和恐惧仍然没有消失,市井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谣言,部分兵卒偶然的扰民事件便为谣言的流传提供了口实,人心活动,惶惶不安,有人在做举家搬迁的准备,有人暗里招兵买马,要成立武装以求自保。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在关中人心目中仍然是个谜,只有通过刘邦的实际行动才能破解。
”(style="display:none
回军灞上以来,刘邦一直在思索破解之法。
”(style="display:none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刘邦向关中诸县的父老豪杰和部分原秦朝的地方官发出了请帖,邀请他们到灞上军营中“议事”。
”(style="display:none
何为“议事”。按照这些父老豪杰和官员们的理解,“议事”就是征粮索财的代称。他们不知道刘邦的胃口有多大,一路上,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像是赴法场似的。
”(style="display:none
走进大营,远远的就望见有一排人在等候。
”(style="display:none
走到近前,他们仔细向对面观望:大约十几个人,有文有武,个个精神抖擞。中间一人,面色白里透红,浓眉大眼,密黑的胡须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梳理,通顺干净,身着黄袍,腰系一条绿丝带,精干利落,身材虽不高,却显得威风凛凛。就在这些父老豪杰和官员们迟疑观望的时候,中间那个人却先说话了:“各位父老,一路辛苦,刘邦这厢有礼了。”说着抱拳拱手,深施了一礼。这就是刘邦。这些人吃惊了。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刘邦会亲自出帐迎接他们,并且还表现得彬彬有礼。“大王辛苦,大王辛苦……‘大王’是对当时拥兵自成一体的人的最高称呼。父老豪杰和官员们忙不迭地用‘大王’称呼刘邦,还礼致谢,不知是受宠若惊,还是恐惧,他们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style="display:none
对“大王”的称呼,刘邦听了当然十分愉悦。
”(style="display:none
“诸位请!”
”(style="display:none
刘邦身体一转,左手指路,很优雅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style="display:none
地方豪杰和官员们不敢先行,不约而同地都说:“大王先请,大王先请。”
”(style="display:none
刘邦也不推辞,迈步先走,地方豪杰们紧紧相随,进入了中军大帐。
”(style="display:none
中军大帐的陈设既不简陋也不繁杂,但给人一种肃穆的气势。这些人都是平生第一次涉足这类地方,既好奇又恐惧,想环视,不敢,低头垂目又不甘,眼神极不自然。
”(style="display:none
桌上备有酒菜,主人不动,这些人当然也不敢用。从刘邦表情看,他们似乎看不出什么凶兆,不过心中依然敲鼓,急急地等待看刘邦的下文。
”(style="display:none
“带上来。”
”(style="display:none
一声威严的断喝,着实让他们吓了一跳,主席位置上的刘邦正襟端坐,声色俱厉,和刚才的温良谦恭已判若两人。
”(style="display:none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得使这些父老豪杰和官员们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他们感觉到今天的生活像是在走钢丝,像是在攀峭壁,像是在履薄冰,步步提心吊胆,时时惊心动魄。刘邦要杀人,杀谁呢?雪亮锋利的刀刃会不会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这些人冒出了冷汗。
”(style="display:none
营帐内一阵骚动打断了他们的胡思乱想。三个下级军官被五花大绑地押了上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走到帐中,三个军官“扑通”一起跪倒,脑袋深深地埋下,一不响。
”(style="display:none
整个营帐内鸦雀无声,人们似乎连呼吸都屏住了。
”(style="display:none
空气凝固了,沉重得让人感到窒息。父老豪杰们直直地看着三个跪着的军官,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然也不知道刘邦把这三个人提上来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style="display:none
“啪!”有了声音。空气开始流动。
”(style="display:none
这是刘邦拍桌的响声。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眉头微蹙,面沉似水,威严的声音在大帐内回荡:
”(style="display:none
“本王起兵的本意就是除却暴秦,使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所以自起兵之日起,便时时恪守这一原则,不敢有丝毫遗忘。我军所过:秋毫无犯,百姓莫不夹道欢迎。”
”(style="display:none
说到这里,刘邦稍微停顿了一下,嗓音又突然提高了几度,用手一指三个军官:
”(style="display:none
“你们三个狂徒,胆大妄为,竟不顾本军原则,在光天化日下哄抢百姓财物,追逐调戏良家妇女,既祸害了百姓,又玷污了本军的声名,实在罪恶难赦。来呀,拉下去,斩!”
”(style="display:none
刘邦上述一番话既是对三个犯罪的军官讲,又是在对父老豪杰和军官们讲,他们中间有政治头脑的人已经明白了刘邦此举的意图。
”(style="display:none
刘邦指出的三个军官的罪行确是事实。
”(style="display:none
那是前三天的事,这三个军官喝多了酒,就在集市上撒野。因为是集市,人们一聚一散,消息很快大面积地传播,闹得沸沸扬扬。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当场斩杀了三个军官,一来以正军威,二来挽回已经造成的消极影响,重塑爱民的美好形象。
”(style="display:none
三个军官在被拖下去的时候,高喊“饶命”,刘邦不予理睬,文臣武将也没有一个上前来求情,他们都知道这件事的分量,其中的重大政治意义不是这三个人的身家性命能够比拟的。
”(style="display:none
三个军官在求饶声中送了命。营帐内又归于平静。
”(style="display:none
还是刘邦先打破了沉静。他又是向坐在下边的父老豪杰和官员们左右一抱拳,开口说道:
”(style="display:none
“诸公受惊了。邦自入关以来,军政事宜繁忙,对部下的约束稍有放松。对部下有祸害百姓之事,邦今日当面致歉。”
”(style="display:none
刘邦说完,站起身来,又向父老豪杰和官员们深施一礼。
”(style="display:none
父老豪杰和地方官们也都赶忙站起,向刘邦还礼。其中一个地方官恭敬地说道:
”(style="display:none
“大王入关,实在是关中人民的福分,大王爱民如子,土卒有不法行为,也是极偶然的个别现象,这是十分正常的,大王也不必愧疚。”“十分正常,十分正常。”其他人也都随附和。“诸位请坐。”刘邦一抬手,示意众人就座,同时他也缓缓坐下。又接着说道:“刚才诸位所言差矣。邦生于民,长于民,理当为民谋福,此乃邦一生志愿。兵不法,将之过,部卒祸乱百姓,邦实难辞其咎。”说到这里,刘邦把头转向他的文臣武将。“传我的命令,晓谕全军将士,今后若再有骚扰祸乱百姓者,格杀勿论。”“是。”众人齐声应道。“萧何,对遭士卒祸害的百姓人家,你要详尽调查,妥当善后,不仅要当面道歉,还要赔偿钱物,此事从速办理。”
”(style="display:none
“是。”萧何应声做答。
”(style="display:none
“大王英明。”父老豪杰中不知是谁带头喊起颂词。
”(style="display:none
“大王英明!”
”(style="display:none
“大王英明!”
”(style="display:none
帐内齐声高呼,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style="display:none
这是起事以来刘邦得到的最高级别的欢呼。刘邦听了心甜如蜜。
”(style="display:none
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进入关中后,刘邦确实也感觉到自己是个“王”了。虽然他也有不少担心,如秦民是否臣服,特别是关外势力强大的项羽及其他诸侯是否承认,这都是问题。不过刘邦还是一直有意地为自己树立“王”的形象,一言一行都在强化自己“王”的感觉。当然他的部下出于谨慎或者是习惯,依然还称他为“沛公”。
”(style="display:none
欢呼声落,刘邦向下环视一周,见众人都在专注地看着自己,完全一副毕恭毕敬的神态,刘邦非常满意,“王”的感觉又得到了体现,略一沉吟,又朗声说道:
”(style="display:none
“暴秦无道,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苛捐杂税,猛过于虎。尤其严刑峻法,迄今未有,百姓深受其苦。现本王已经过关,就要彻底废除这些严酷的法律。”
”(style="display:none
若讲秦朝刑律,确实严格残酷,长期以来这些刑律像套在脖子上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广大人民。使得人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苟延残喘。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话就等于砸碎了这个枷锁,所以当父老豪杰们听到刘邦的宣布后,他们的心情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style="display:none
于是,“大王英明”的欢呼声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又一次在营帐内响起。
”(style="display:none
声音稍平,刘邦接着又讲:
”(style="display:none
“不过,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本王进入关中,称‘关中王’,就要从善治理关中。为了维护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我今天要与大家约法三章。”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又故意停下,扫视了一下全场。
”(style="display:none
人人都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style="display:none
“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是我们古训。所以,本王今天与大家明确的第一条就是‘杀人者斩’。”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又停了下来。众人悄悄议论着,交换意见,都点头称许。
”(style="display:none
“第二条。”
”(style="display:none
刘邦话一出口,议论声便停息。
”(style="display:none
“第二条是伤人者治罪。”
”(style="display:none
又是赞许声。
”(style="display:none
“第三条:盗窃者治罪。”
”(style="display:none
帐内又是一片掌声。
”(style="display:none
刘邦的话还没结束:
”(style="display:none
“暴秦无道,是说秦帝无道,各级地方官吏也身不由己,所以对原秦朝官吏本王既往不咎。但要求你们按照以上三条秉公办事,维护地方治安和百姓生产生活秩序。今日回去,你们首先要与各位父老豪杰一起,走街转巷,把本王的法令通知给全体关中百姓。”
”(style="display:none
“遵命。”这些官吏齐刷刷地站起,习惯地拿出了往日听差的姿势。
”(style="display:none
一切宣布完毕。刘邦命令摆酒加菜,款待来客,营帐内一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人们轮番向刘邦敬酒,歌功颂德,刘邦满心欢快,喜不自胜,他似乎更找到了“王”的感觉,直喝得昏昏然,飘飘然,欲舞欲仙。
”(style="display:none
酒席散的时候,太阳已经偏斜。
”(style="display:none
父老豪杰和官员们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刘邦设在灞上的营帐,返回各乡。
”(style="display:none
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往往成正比。刘邦“摒弃秦律”、“约法三章”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传播。疑团和恐惧消失了,人们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
”(style="display:none
慰问和感谢蜂拥而至。各条通往灞上的大道小路上,前往拜谢刘邦的百姓络绎不绝。
”(style="display:none
他们带给刘邦满心的感激之言的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慰问品。推车的,赶车的,提篮挎包的,装满了粮草酒肉。有的甚至赶来了成群的牛羊猪鸡……刘邦亲自接见了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不厌其烦地听着大同小异的赞美感谢之词,同时又进一步为自己做着“本军是仁义之师,本王爱民如子”的宣传。
”(style="display:none
但对百姓送来的慰问品,刘邦都一一婉言拒收。这一举动,使百姓对刘邦除了感激之外,又多了一层佩服的情愫。此时,刘邦在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救世主,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圣人。当然,这也正是刘邦所期盼的情景。
”(style="display:none
对某一事物强烈的反叛就是对这一事物反面的渴求。秦律严苛,秦帝暴戾,百姓深受其苦,也深表痛恨。秦朝灭亡,百姓正呼唤一位宽厚仁爱的人来执掌天下。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反秦朝而行之,收揽了民心,取得了百姓的拥戴和支持。
”(style="display:none
应该说刘邦是一位识时务的政治家。
”(style="display:none
暮秋的夜,清冷凄凉。夜风卷着枯草败叶,直冲横撞,发出呜呜的骇人响声。
”(style="display:none
刘邦在帐内踱着步,地板上投下了长长的孤单的身影。
”(style="display:none
白天,他风光体面地接待着一批批来访者,神气十足,到晚上,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style="display:none
派出的探马给他带来了他不愿听到的消息,项羽已经收服秦朝大将章邯,进军路线已经西移,行动神速,目标就是关中。
”(style="display:none
项羽的骄横跋扈让他害怕,项羽这样一个统帅着一支多达四十万兵强马壮的将领更让他害怕。